榆林气田多井高压集气低温分离工艺技术改造
1.序论 | 第1-13页 |
·引言 | 第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8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8-10页 |
·低温分离工艺技术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路线和内容 | 第11-13页 |
2.低温分离工艺中相平衡计算分析 | 第13-25页 |
·天然气及凝液的物性参数 | 第13-14页 |
·气液相平衡计算 | 第14-20页 |
·混合体系相平衡的热力学基础 | 第14-15页 |
·气液相平衡的计算方法 | 第15-16页 |
·气液平衡常数的计算 | 第16-19页 |
·本文所采用的计算方法 | 第19-20页 |
·状态方程及其相平衡计算中的应用 | 第20-24页 |
·PR状态方程 | 第20-23页 |
·应用PR状态方程求相关热力学性质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3.低温分离工艺中水合物形成条件预测与防止 | 第25-40页 |
·气体水合物概述 | 第25-26页 |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条件 | 第26-27页 |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 | 第27-32页 |
·常用预测方法介绍 | 第27-28页 |
·未含抑制剂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模型 | 第28-31页 |
·含抑制剂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 | 第31页 |
·模型求解步骤说明 | 第31-32页 |
·水合物的防止措施 | 第32-34页 |
·抑制剂注入量的计算 | 第34-39页 |
·抑制剂浓度与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温度降的关系 | 第35-37页 |
·抑制剂用量计算步骤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4.工艺流程计算中的数学模型 | 第40-54页 |
·饱和水汽含量计算模型 | 第40-44页 |
·一种新的模型推导 | 第40-43页 |
·模型的求解步骤 | 第43-44页 |
·气体绝热节流制冷效应分析 | 第44-46页 |
·工艺流程中节流过程计算模型 | 第46-51页 |
·节流压降计算 | 第46-48页 |
·节流温降计算 | 第48-49页 |
·绝热节流计算模型 | 第49-51页 |
·分离器气液分离计算模型 | 第51-52页 |
·水套炉加热供热量计算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5.榆林气田集气站现有低温分离工艺分析 | 第54-65页 |
·榆林10集气站现有低温分离工艺流程介绍 | 第54-55页 |
·现场实验数据采集及整理 | 第55-59页 |
·现有低温分离工艺流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59-61页 |
·低温分离脱烃效果 | 第59-60页 |
·低温分离脱水效果 | 第60页 |
·严重的水合物堵塞情况 | 第60-61页 |
·低温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1-64页 |
·饱和含水量 | 第61-62页 |
·游离水 | 第62页 |
·水合物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6.低温分离工艺改造方案 | 第65-78页 |
·工艺改造方案 | 第65-69页 |
·工艺改造方案一 | 第65-66页 |
·工艺改造方案二 | 第66-68页 |
·工艺改造方案三 | 第68-69页 |
·工艺改造方案评价 | 第69-72页 |
·第一套方案评价 | 第69页 |
·第二套方案评价 | 第69-70页 |
·第三套方案评价 | 第70-71页 |
·方案对比 | 第71-72页 |
·工艺流程模拟验证 | 第72-77页 |
·物性参数的输入 | 第72-73页 |
·第二套方案模拟流程 | 第73-75页 |
·第三套方案模拟流程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7.结论与建议 | 第78-81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建议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