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323协议的网络可视电话软件设计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6页 |
1.2 网络可视电话的发展现状 | 第6-9页 |
1.3 课题的任务 | 第9-12页 |
第二章 H.323协议与软件设计平台 | 第12-36页 |
2.1 H.323协议 | 第12-27页 |
2.1.1 什是H.323协议 | 第12页 |
2.1.2 H.323的体系结构 | 第12-14页 |
2.1.3 H.323终端的组成 | 第14-16页 |
2.1.4 H.323协议栈 | 第16-18页 |
2.1.5 H.225.0 RAS信令 | 第18-20页 |
2.1.6 H.225.0呼叫信令 | 第20-23页 |
2.1.7 H.245控制信令 | 第23-27页 |
2.2 软件设计平台 | 第27-36页 |
2.2.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 第28-30页 |
2.2.2 开发工具 | 第30-32页 |
2.2.3 面向对象编程 | 第32-36页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6-41页 |
3.1 硬件总体方案 | 第36-37页 |
3.2 软件总体设计 | 第37-41页 |
3.2.1 H.323终端功能模块划分 | 第38页 |
3.2.2 GUI功能模块划分 | 第38-41页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 第41-90页 |
4.1 终端软件详细设计 | 第41-60页 |
4.1.1 软件架构 | 第41-50页 |
4.1.1.1 H.323的架构 | 第41-43页 |
4.1.1.2 终端软件架构 | 第43-44页 |
4.1.1.3 能力集设定 | 第44-46页 |
4.1.1.4 媒体编码解码器接口 | 第46-48页 |
4.1.1.5 媒体通道接口 | 第48-50页 |
4.1.2 呼叫流程 | 第50-60页 |
4.1.2.1 主动呼叫 | 第54页 |
4.1.2.2 被动接听 | 第54-55页 |
4.1.2.3 收发RAS信令 | 第55-56页 |
4.1.2.4 打开媒体通道 | 第56页 |
4.1.2.5 主动打开媒体通道 | 第56-57页 |
4.1.2.6 被动打开媒体通道 | 第57-58页 |
4.1.2.7 主动挂断 | 第58-59页 |
4.1.2.8 对方挂断 | 第59-60页 |
4.2 GUI详细设计 | 第60-82页 |
4.2.1 界面设计 | 第60-66页 |
4.2.1.1 主界面 | 第60-61页 |
4.2.1.2 电话薄 | 第61-62页 |
4.2.1.3 日志 | 第62-63页 |
4.2.1.4 设置 | 第63-65页 |
4.2.1.5 拨号 | 第65页 |
4.2.1.6 来电 | 第65-66页 |
4.2.2 按键设计 | 第66-68页 |
4.2.3 主要数据结构定义 | 第68-70页 |
4.2.3.1 话机配置文件 | 第68-69页 |
4.2.3.2 电话薄 | 第69页 |
4.2.3.3 日志 | 第69-70页 |
4.2.4 基本对象定义 | 第70-78页 |
4.2.4.1 全局对象类 | 第70-71页 |
4.2.4.2 界面类 | 第71-76页 |
4.2.4.3 数据存储类 | 第76-78页 |
4.2.5 GUI操作流程 | 第78-82页 |
4.3 系统交互设计 | 第82-90页 |
4.3.1 终端接口 | 第82-83页 |
4.3.2 GUI接口 | 第83-84页 |
4.3.3 通信流程 | 第84-90页 |
4.3.3.1 消息传递流程 | 第84-87页 |
4.3.3.2 拨号流程 | 第87-88页 |
4.3.3.3 应答流程 | 第88-90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