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钢论文--铸锭论文--连续铸钢、近终形铸造论文

方坯连铸宏观传输现象复合数值模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4页
1 绪论第14-54页
   ·连铸过程凝固传输数学模型的研究意义第14-16页
   ·连铸过程的物理基础第16-24页
     ·连铸过程描述第16-17页
     ·连铸过程的传热机构第17-20页
     ·连铸钢坯的凝固第20-24页
   ·连铸坯的重要枝晶凝固特征参数第24-34页
     ·枝晶臂间距第25-29页
     ·柱状晶-等轴晶转变(CET)边界第29-31页
     ·糊状区渗透率第31-34页
   ·合金凝固微观模型的研究现状第34-45页
     ·凝固动力学模型第35-39页
     ·微观偏析模型第39-45页
   ·连铸过程宏观传输模型的研究现状第45-54页
2 论文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创新点第54-68页
   ·研究对象第54-63页
     ·铸机结构及喷嘴布置第54-55页
     ·浇铸钢种及其性能测试第55-63页
     ·浇铸工艺条件第63页
   ·研究内容第63-65页
   ·研究创新点第65-68页
3 二冷喷嘴冷态及热态性能的实验研究第68-84页
   ·冷态性能测试第68-74页
     ·流量与压力的关系第68-69页
     ·喷射角度第69-70页
     ·平均水流密度与压力的关系第70-71页
     ·雾化均匀性研究第71-74页
   ·热态性能测试第74-82页
     ·测试内容及目的第74页
     ·测试步骤第74-75页
     ·测试原理第75-80页
     ·计算结果第80-82页
   ·本章小节第82-84页
4 影响连铸传输模型精度的重要热物理性质的研究第84-98页
   ·凝固路径的确定第84-88页
   ·密度第88-90页
   ·导热系数第90-93页
   ·溶质分配系数第93-96页
   ·本章小节第96-98页
5 二元合金凝固微观偏析数学模型的研究第98-122页
   ·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第98-99页
   ·模型的计算域空间第99-102页
   ·模型的核心控制方程第102-108页
   ·模型的计算方法第108-110页
   ·模型的合理性验证第110-115页
   ·Q235钢凝固路径的确定第115-120页
   ·本章小节第120-122页
6 方坯连铸三维稳态宏观传输数学模型的研究第122-144页
   ·模型研究对象及假设条件第122-124页
   ·模型控制微分方程第124-134页
     ·动量传输控制方程第124-130页
     ·能量传输控制方程第130-133页
     ·溶质传输控制方程第133-134页
   ·控制守恒方程的数值离散第134-139页
   ·模型数值求解方案第139-142页
   ·本章小节第142-144页
7 方坯连铸二维非稳态凝固传热模型的研究第144-156页
   ·模型研究对象及假设条件第144-145页
   ·模型控制微分方程第145-147页
   ·控制守恒方程的数值离散第147-150页
   ·模型数值求解方案第150-154页
   ·本章小节第154-156页
8 方坯连铸凝固过程的复合数值模拟研究第156-198页
   ·复合数值模拟方法的意义第156-157页
   ·模型计算域空间及其离散第157-159页
   ·冶金限制准则的制定第159-160页
   ·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第160-165页
     ·浸入式水口入口第160页
     ·结晶器弯月面第160-161页
     ·三维模型计算域出口第161页
     ·中心对称平面第161页
     ·移动壁面第161页
     ·结晶器传热第161-163页
     ·水冲击传热第163-164页
     ·辐射传热第164-165页
   ·有效喷淋系数的相关计算第165-167页
   ·二次冷却配水模型框架第167-171页
     ·系数 、 、 的确定方法第168页
     ·系数 的确定方法第168-170页
     ·系数 的确定方法第170-171页
   ·复合数值模拟的仿真运算结果第171-195页
     ·二冷控制模型的优化设计结果第171-175页
     ·流场的相关仿真结果第175-179页
     ·温度场的相关仿真结果第179-192页
     ·溶质浓度场的相关仿真结果第192-195页
   ·本章小节第195-198页
9 数值仿真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第198-204页
10 结 论第204-208页
致    谢第208-210页
参考文献第210-232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32-234页

论文共2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逆诱导剂IPT和ABA对水稻悬浮细胞PAL、LOX基因表达状况的影响
下一篇: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一个初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