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平承载桩计算宽度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2 基本概念 | 第11-18页 |
·水平承载桩 | 第11-12页 |
·水平承载桩的定义 | 第11页 |
·水平承载桩的发展状况 | 第11页 |
·水平承载桩的工作性能 | 第11-12页 |
·现行采用的水平承载桩的计算宽度 | 第12-14页 |
·考虑桩侧摩阻力的计算宽度 | 第14-16页 |
·桩侧摩阻力 | 第14-15页 |
·考虑桩侧摩阻力的计算宽度的概念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关于水平承载桩计算宽度的试验研究 | 第18-36页 |
·试验设计 | 第18-22页 |
·试验部位选择 | 第18页 |
·试桩设计及制作 | 第18-19页 |
·加载方法 | 第19页 |
·测量系统布置 | 第19-20页 |
·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 第20-22页 |
·试验成果整理 | 第22-24页 |
·水平荷载与桩前岩体水平位移关系曲线 | 第22页 |
·岩体水平承载力 | 第22-23页 |
·桩与岩土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过程 | 第23-24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岩体应变随深度变化关系 | 第24-25页 |
·岩体压力随深度变化关系 | 第25-26页 |
·水平承载桩的计算宽度 | 第26-30页 |
·地表下0.2m处桩宽中心点岩体抗力的计算 | 第26-29页 |
·地表下0.2m处岩体压力随宽度的变化关系 | 第29-30页 |
·由试验所得数据初步确定计算宽度 | 第30页 |
·桩前岩体影响范围 | 第30-34页 |
·桩前岩体横向受影响范围 | 第30-33页 |
·桩前岩体纵向受影响范围 | 第33-34页 |
·综合分析 | 第34-35页 |
·确定计算宽度时出现的误差 | 第34-35页 |
·计算所得计算宽度的应用 | 第35页 |
·桩前岩体的纵向影响范围 | 第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4 关于水平承载桩计算宽度的有限元分析 | 第36-60页 |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36页 |
·有限元法在水平承载桩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 第36-37页 |
·有限元通用软件 | 第37页 |
·弹塑性理论分析 | 第37-40页 |
·弹塑性增量理论 | 第37-38页 |
·屈服和破坏准则 | 第38-40页 |
·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40-43页 |
·ANSYS软件简介 | 第40-41页 |
·ANSYS结构非线性静力分析 | 第41-4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几何模型 | 第43页 |
·力学模型 | 第43-44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59页 |
·试验结果与程序结果对比 | 第44-47页 |
·桩侧边长度的变化对桩前岩体抗力的影响 | 第47-49页 |
·桩嵌岩深度的变化对桩前岩体抗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由程序计算值确定计算宽度 | 第50-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