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
引言 | 第1-1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材料 | 第17页 |
·原植物 | 第17页 |
·试验地 | 第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20页 |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研究 | 第17-18页 |
·品种资源的调研 | 第17页 |
·品种比较试验 | 第17-18页 |
·专题研究 | 第18页 |
·统计检验 | 第18页 |
·整地方式试验 | 第18页 |
·不同大小种参的对比试验 | 第18页 |
·株行距试验 | 第18页 |
·覆盖方式试验 | 第18-19页 |
·施肥试验 | 第19页 |
·摘蕾试验 | 第19页 |
·遮荫物试验 | 第19-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36页 |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 | 第20-24页 |
·品种类型鉴定 | 第20页 |
·太子参品种资源的生态适应性与生育特性 | 第20-21页 |
·太子参品种的植物特征 | 第21-22页 |
·太子参品种的生物学性状 | 第22-23页 |
·太子参品种植株性状比较 | 第22页 |
·太子参品种的叶片性状比较 | 第22-23页 |
·太子参品种的生产力特性 | 第23-24页 |
·太子参品种的花粉粒、染色体、同功酶和品质特性 | 第24页 |
·整地方式对提高太子参的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种参大小对产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株行距对产量的影响 | 第26-29页 |
·覆盖方式对太子参生长方式及产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施肥对太子参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30-33页 |
·摘蕾对产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遮荫物对产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40页 |
·关于太子参品种资源分型指标的认识 | 第36-37页 |
·拱畦增产原理的认识 | 第37页 |
·施肥因素在太子参增产过程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关于壮参增产的认识 | 第38页 |
·关于太子参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 第38-40页 |
4 结论 | 第40-43页 |
·太子参品种栽培的综合特性 | 第40-41页 |
·大叶型太子参品种 | 第40页 |
·小叶型太子参品种 | 第40页 |
·野生型太子参品种 | 第40页 |
·太子参品种资源的综合评价 | 第40-41页 |
·太子参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 第41-43页 |
·大叶型太子参品种 | 第41页 |
·小叶型太子参品种 | 第41页 |
·野生型太子参品种 | 第41-42页 |
·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关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作者简历 | 第51-52页 |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研究生期间发表(投稿)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