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图目录 | 第12-14页 |
表目录 | 第14-15页 |
1 引言 | 第15-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视频会议的网络架构 | 第16-18页 |
·Skype测量 | 第18页 |
·论文工作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工作内容 | 第18页 |
·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2 视频会议的基本概念及应用特点 | 第20-23页 |
·视频会议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视频会议的类型 | 第20页 |
·视频会议的会议场景 | 第20-21页 |
·视频会议的会议规模 | 第21页 |
·视频会议的应用特点 | 第21-22页 |
·适用于视频会议的分布式结构 | 第22-23页 |
3 Skype测量 | 第23-31页 |
·测量方案 | 第23-25页 |
·测量工具 | 第23-24页 |
·测量场景 | 第24-25页 |
·数据分析 | 第25-29页 |
·音频数据分发 | 第25-27页 |
·视频数据分发 | 第27-29页 |
·测量结论 | 第29-31页 |
·音频方面 | 第29-30页 |
·视频方面 | 第30页 |
·总结 | 第30-31页 |
4 基于P2P Full Mesh结构的视频分发方案 | 第31-42页 |
·基于子流的分布式算法 | 第31-37页 |
·视频传送网络的构造 | 第32-34页 |
·视频数据的传送 | 第34-37页 |
·自由模式下的信令交互及算法变形 | 第37-39页 |
·自由模式下的信令交互过程 | 第38页 |
·自由模式下的算法变形 | 第38-39页 |
·基于链路状况反馈的动态子流分发机制 | 第39-42页 |
·子流调整的目的 | 第39-40页 |
·基于丢包率反馈的子流调整算法 | 第40-42页 |
5 视频分发原型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 第42-60页 |
·系统概述 | 第42页 |
·系统框架 | 第42-43页 |
·系统特点 | 第43-44页 |
·基于UDP的底层传输模块的实现 | 第44-45页 |
·会议控制中连接模块的实现 | 第45-48页 |
·会议节点状态转移过程描述 | 第46页 |
·各状态中的信令传递 | 第46-47页 |
·连接模块设计关键点 | 第47页 |
·信令消息类型和含义 | 第47-48页 |
·视频子流分发机制的实现 | 第48-53页 |
·分割视频流量 | 第48-51页 |
·动态子流分配 | 第51-53页 |
·视频数据的接收排序机制的实现 | 第53-58页 |
·排序时延 | 第53页 |
·排序时延的选择 | 第53-54页 |
·动态估计排序时延的方法 | 第54-56页 |
·自适应排序时延模块的实现 | 第56-58页 |
·视频数据播放与接收解耦的实现 | 第58-60页 |
·方案概述 | 第58页 |
·视频播放过程 | 第58-60页 |
6 原型系统的性能测试 | 第60-79页 |
·测试环境 | 第60-62页 |
·网络环境 | 第60-61页 |
·软硬件参数 | 第61页 |
·测试方案和数据集 | 第61-62页 |
·系统基本参数的测试 | 第62-69页 |
·编码过程 | 第62-65页 |
·播放过程 | 第65-68页 |
·节点退出和加入时的恢复时间 | 第68-69页 |
·子流分配和播放质量 | 第69-77页 |
·固定子流分配方案 | 第70-71页 |
·基于第二跳平均丢包率算法的动态子流分配方案 | 第71-72页 |
·基于接收节点平均丢包率算法的动态子流分配方案 | 第72-75页 |
·基于接收节点平均丢包率算法的动态子流分配方案(案例2) | 第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排序时延的动态调整 | 第77-78页 |
·总结 | 第78-79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总结 | 第79页 |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