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霜与抑霜机理研究及数值模拟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9页 |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26页 |
·结霜过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霜层结构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霜层物性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除霜方法研究现状 | 第24页 |
·抑霜方法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研究不足 | 第2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6-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2 霜层生长机理分析与结霜过程数值研究 | 第29-55页 |
·霜层形成与生长机理分析 | 第29-34页 |
·霜层的形成 | 第29-30页 |
·冰核的形成 | 第30-33页 |
·冰核对壁面的粘附作用 | 第33-34页 |
·霜层生长数学模型 | 第34-48页 |
·现存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基于成核理论的霜层生长计算模型 | 第35-42页 |
·模型验证 | 第42-48页 |
·霜层物性预测 | 第48-51页 |
·霜层密度 | 第48-50页 |
·霜层导热系数 | 第50-51页 |
·霜层生长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4页 |
·湿空气进口流速 | 第51-52页 |
·湿空气进口含湿量 | 第52-53页 |
·冷表面温度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3 翅片管式换热器结霜工况下运行特性数值研究 | 第55-76页 |
·研究现状 | 第56-59页 |
·试验研究 | 第56-57页 |
·仿真计算 | 第57-58页 |
·数值模拟 | 第58-59页 |
·数值方法 | 第59-63页 |
·假设 | 第60页 |
·物理模型 | 第60页 |
·控制方程 | 第60-61页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61-62页 |
·求解流程 | 第62-63页 |
·数值模拟 | 第63-70页 |
·模拟工况 | 第63-65页 |
·模拟结果 | 第65-67页 |
·对比分析 | 第67-70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70-74页 |
·翅片间距 | 第70-71页 |
·迎面风速 | 第71-72页 |
·湿空气入口相对湿度 | 第72-73页 |
·制冷剂蒸发温度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4 超疏水表面抑霜机理分析与壁面特性数值研究 | 第76-128页 |
·抑制结霜机理分析 | 第76-80页 |
·提高成核位垒 | 第76-79页 |
·降低相变驱动力 | 第79-80页 |
·超疏水表面壁面特性 | 第80-83页 |
·格子Boltzmann方法(LBM) | 第83-98页 |
·格子Boltzmann数学模型 | 第83-95页 |
·格子Boltzmann方法边界处理 | 第95-98页 |
·LBM程序验证和参数选取 | 第98-105页 |
·LBGK程序验证 | 第98-99页 |
·伪势模型程序验证及其参数选取 | 第99-102页 |
·热模型程序验证 | 第102-105页 |
·超疏水表面浸润特性数值研究 | 第105-112页 |
·超疏水表面流体流动特性数值研究 | 第112-119页 |
·超疏水表面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 第119-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5 超疏水表面冰核凝固特性数值研究 | 第128-143页 |
·格子Boltzmann相变模型 | 第128-134页 |
·基于多组分流动的相变模型 | 第128-130页 |
·基于焓法的相变模型 | 第130-134页 |
·格子Boltzmann凝固模型 | 第134-135页 |
·超疏水表面液滴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 第135-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3页 |
6. 结束语 | 第143-146页 |
·结论 | 第143-144页 |
·创新点 | 第144-145页 |
·展望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作者简介 | 第158-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