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土层双线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房屋施工影响分析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8页 |
·引言 | 第11页 |
·盾构法简介 | 第11-13页 |
·盾构掘进对地层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经验公式法 | 第13-17页 |
·理论预测 | 第17-19页 |
·数值模拟 | 第19-21页 |
·模型试验 | 第21-22页 |
·人工神经网络及智能专家系统方面 | 第22-23页 |
·盾构掘进对房屋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房屋安全标准 | 第24-27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7-28页 |
2 苏州地铁盾构穿越房屋施工技术研究 | 第28-44页 |
·工程介绍 | 第28-31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9-30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0-31页 |
·盾构机设备要求 | 第31页 |
·过房屋段划分 | 第31-32页 |
·盾构施工横向影响区域 | 第31-32页 |
·盾构施工纵向影响区域 | 第32页 |
·土仓压力设定 | 第32-33页 |
·土压力平衡原理 | 第32-33页 |
·地层土压力计算 | 第33页 |
·土层中水压力计算 | 第33页 |
·掘进速度设定 | 第33-34页 |
·壁后注浆 | 第34-40页 |
·壁后注浆原理及应用 | 第34-36页 |
·同步注浆 | 第36-39页 |
·二次注浆 | 第39-40页 |
·盾构姿态 | 第40-43页 |
·盾构姿态对沉降影响原理 | 第40-42页 |
·盾构姿态控制与纠偏 | 第42-43页 |
·盾构穿越建筑物风险 | 第43页 |
·盾构穿越房屋段地表、建(构)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 第43-44页 |
3 双线盾构隧道穿越房屋施工数值模拟 | 第44-59页 |
·FLAC3D软件介绍 | 第44-45页 |
·模型建立 | 第45-47页 |
·模型尺寸 | 第45-47页 |
·计算参数 | 第47页 |
·模拟步骤 | 第47页 |
·数值模拟及结果 | 第47-58页 |
·有无房屋 | 第48-50页 |
·不同房屋位置及大小 | 第50-55页 |
·不同线间距 | 第55-56页 |
·不同掘进方向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4 房屋沉降分析 | 第59-99页 |
·工程案例一 | 第59-68页 |
·工程背景 | 第59-60页 |
·房屋累积沉降分析 | 第60-65页 |
·盾构施工参数分析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工程案例二 | 第68-74页 |
·工程背景 | 第68-69页 |
·房屋及地表累积沉降分析 | 第69-72页 |
·盾构施工参数分析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工程案例三 | 第74-90页 |
·工程背景 | 第74-76页 |
·理论计算 | 第76-79页 |
·横向地表沉降分析 | 第79页 |
·纵向地表沉降分析 | 第79-81页 |
·房屋沉降分析 | 第81-87页 |
·房屋沉降与地表沉降差异比较 | 第87-88页 |
·盾构施工参数分析 | 第88-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盾构施工对沉降控制影响分析 | 第90-99页 |
·盾构姿态及同步注浆对沉降影响 | 第90-93页 |
·盾构机停机对沉降影响 | 第93-99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99-101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作者简历 | 第105-10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