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导论 | 第1-21页 |
| ·选题意图 | 第8-9页 |
|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 第9-18页 |
|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 第9-16页 |
|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 第16-18页 |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 ·本文理论深化或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 第2章 我国住房信贷市场的一般状况和住房信贷信用风险 | 第21-30页 |
| ·我国住房信贷市场的一般状况 | 第21-24页 |
| ·我国住房信贷业务的发展历史 | 第21页 |
| ·我国住房信贷业务的现存状况 | 第21-24页 |
| ·我国住房信贷业务的发展趋势 | 第24页 |
| ·我国住房信贷信用风险 | 第24-30页 |
| ·信用风险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 第24-25页 |
| ·我国住房信贷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25-27页 |
| ·我国住房信贷信用风险的演变态势 | 第27-30页 |
| 第3章 我国住房信贷信用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 第30-41页 |
| ·诚信缺失 | 第30-31页 |
| ·制度缺陷 | 第31-39页 |
| ·银行内部制度有待完善 | 第31-34页 |
| ·住房公积全体制缺陷 | 第34-37页 |
| ·保险体制亟待改革 | 第37-38页 |
| ·银行监管体制不到位 | 第38页 |
| ·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到位 | 第38-39页 |
| ·个人支付能力下降 | 第39-41页 |
| 第4章 国外住房金融制度及其对我国住房信贷信用风险控制的借鉴 | 第41-52页 |
| ·国外住房金融制度的一般作法及借鉴 | 第41-44页 |
| ·国外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的一般作法 | 第41-44页 |
| ·对我国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启示 | 第44页 |
| ·美国住房信贷的抵押保险担保机制和资产证券化 | 第44-46页 |
| ·政府和私营机构参与的抵押保险担保机制 | 第44-45页 |
| ·不动产证券化成为现代西方房地产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 | 第45-46页 |
| ·加拿大抵押贷款担保制度 | 第46-48页 |
| ·新家坡住房公积金制度 | 第48-50页 |
| ·德国住房信贷合同储蓄模式 | 第50-52页 |
| 第5章 我国住房信贷信用风险控制对策 | 第52-69页 |
| ·重建我国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信用风险控制架构 | 第52-57页 |
| ·实现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再造 | 第52-54页 |
| ·建立科学量化的风险评价体系 | 第54-55页 |
| ·建立客户数据库系统 | 第55-56页 |
| ·建立良好的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全面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素质 | 第56-57页 |
| ·构建我国“住房公积金专业银行” | 第57-59页 |
| ·构建我国住房信贷信用风险过滤机制 | 第59-61页 |
| ·构建我国住房信贷信用风险分散机制 | 第61-64页 |
| ·建立政府担保体系 | 第61-62页 |
| ·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体制 | 第62页 |
| ·加速住房信贷证券化进程 | 第62-64页 |
| ·构建我国住房信贷信用风险转移或退出机制 | 第64-66页 |
| ·相关改革措施 | 第66-69页 |
| ·加强并完善银监会的监督功能 | 第66-67页 |
| ·完善我国法律、社会保障制度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