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 第1-8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7-8页 |
| 2 小波变换与SPIHT算法 | 第8-20页 |
| ·色彩空间与人类视觉 | 第8-9页 |
| ·图像的压缩编码理论 | 第9-12页 |
| ·图像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9-10页 |
| ·图像压缩的基本方法 | 第10-11页 |
| ·图像压缩系统的评价 | 第11-12页 |
| ·图像的小波变换编码 | 第12-19页 |
| ·小波图像编码 | 第12-13页 |
| ·图像的小波分解与重构 | 第13-15页 |
| ·小波滤波器的选择 | 第15-16页 |
| ·基于零树结构的SPIHT算法 | 第16-19页 |
| ·小结 | 第19-20页 |
| 3 编码器的硬件电路实现 | 第20-46页 |
| ·系统结构 | 第20-21页 |
| ·图像采集电路设计 | 第21-27页 |
| ·视频解码芯片SAA7110A | 第21-24页 |
| ·帧存储器 | 第24-26页 |
| ·控制电路部分 | 第26-27页 |
| ·TMS320C6000系列DSPs硬件结构 | 第27-30页 |
| ·TMS320C6000结构及CPU | 第27-28页 |
| ·TMS320C62xx/67xx存储器 | 第28-29页 |
| ·TMS320C6000的片内集成外设 | 第29-30页 |
| ·外部存储器接口设计 | 第30-41页 |
| ·接口信号与控制寄存器 | 第30-33页 |
| ·SDRAM与EMIF的接口 | 第33-37页 |
| ·D_SRAM与EMIF的接口 | 第37-40页 |
| ·FLASH与EMIF的接口 | 第40-41页 |
| ·芯片模式设置 | 第41-42页 |
| ·复位 | 第41页 |
| ·芯片设置 | 第41-42页 |
| ·系统与计算机的通信 | 第42-45页 |
| ·EPP协议的信号定义 | 第43页 |
| ·EPP协议的读写周期 | 第43页 |
| ·EPP协议的寄存器定义 | 第43-44页 |
| ·EPP模式的设置 | 第44-45页 |
| ·读/写操作的软件 | 第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4 编码器高速电路板设计 | 第46-54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信号完整性的分析和设计 | 第46-48页 |
| ·信号完整性的分析 | 第46-47页 |
| ·常见的电路匹配措施 | 第47-48页 |
| ·设计中为保持信号完整性采取的措施 | 第48页 |
| ·电源完整性的分析和设计 | 第48-51页 |
| ·电容去耦的原理 | 第50-51页 |
| ·设计中采用的保持电源稳定性的措施 | 第51页 |
| ·电磁兼容性设计 | 第51-52页 |
| ·编码器试验板的PCB图 | 第52-54页 |
| 5 编码器系统板的硬件调试及SPIHT算法的DSP实现 | 第54-64页 |
| ·编码器试验板的接口测试 | 第54-57页 |
| ·图像采集电路接口测试 | 第54-55页 |
| ·SDRAM与EMIF接口测试 | 第55-56页 |
| ·D_SRAM与EMIF接口测试 | 第56-57页 |
| ·硬件调试小结 | 第57页 |
| ·SPIHT算法在DSP中的实现 | 第57-60页 |
| ·C6000代码开发流程 | 第57-58页 |
| ·SPIHT算法的实现 | 第58-60页 |
| ·编码器试验系统的工作流程与性能分析 | 第60-64页 |
| 6 结束语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