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8页 |
·我国奶业生产与奶牛育种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分子标记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主要的分子标记 | 第15-20页 |
·遗传标记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奶牛产奶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催乳素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44页 |
·实验材料及其仪器、试剂 | 第28-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41页 |
·实验牛 D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32-33页 |
·牛催乳素基因的 PCR-RFLP 及 PCR-SSCP 分析 | 第33-36页 |
·牛催乳素基因纯合基因型的克隆测序 | 第36-41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1-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7页 |
·从血液中提取的基因组 DNA | 第44页 |
·PRL 基因的 PCR-RFLP 检测及克隆测序 | 第44-47页 |
·PRL 基因 5’调控区克隆测序 | 第47-48页 |
·PRL 基因的 PCR-SSCP 分析及克隆测序 | 第48-50页 |
·群体遗传特性分析 | 第50-52页 |
·PRL 基因 XbaI-RFLP 多态位点与产奶性状的关系 | 第52-53页 |
·PRL 基因 SSCP 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53-55页 |
·RFLP 位点和 SSCP 位点与总群体产奶量的相关分析 | 第55页 |
·位点组合对总群体产奶量的影响 | 第55-57页 |
4 讨论 | 第57-64页 |
·血液的保存及 DNA 的提取 | 第57页 |
·关于PCR的影响因素 | 第57-59页 |
·PCR-RFLP分析 | 第59-60页 |
·PCR-SSCP分析 | 第60-61页 |
·克隆测序分析 | 第61页 |
·群体遗传特性分析 | 第61-62页 |
·测序结果讨论 | 第62页 |
·基因型效应与产奶性状相关分析 | 第62-64页 |
5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附录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