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32页 |
第1节 国内外海参自然资源与养殖状况 | 第12-21页 |
·国内外海参的自然分布及资源状况 | 第13-15页 |
·国内外海参养殖状况 | 第15-19页 |
·国内外海参苗种培育技术 | 第15-17页 |
·国内外成参养殖技术 | 第17-19页 |
·结语 | 第19-21页 |
第2节 我国刺参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5页 |
·生态环境问题 | 第21-22页 |
·病害问题 | 第22页 |
·饵料问题 | 第22页 |
·生产工艺技术 | 第22-23页 |
·结语 | 第23-25页 |
第3节 海参疾病的研究概况 | 第25-28页 |
·寄生虫疾病 | 第25-27页 |
·孢子虫病 | 第25-26页 |
·涡虫病 | 第26页 |
·腹足类寄生病 | 第26-27页 |
·细菌性疾病 | 第27页 |
·刺参的稚参溃烂病 | 第27页 |
·糙海参的皮肤溃烂病 | 第27页 |
·其它敌害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第二章 养殖刺参苗期主要细菌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 | 第32-63页 |
第1节 耳状幼体“烂边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第34-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病参样品 | 第34-35页 |
·耳状幼体的组织切片制作 | 第35页 |
·病原菌的分离及纯化 | 第35页 |
·菌种鉴定 | 第35-37页 |
·药敏试验 | 第37-38页 |
·结果 | 第38-43页 |
·优势菌分离结果及细菌基本形态特征 | 第38页 |
·组织切片结果 | 第38-39页 |
·优势菌的鉴定结果 | 第39-43页 |
·药敏试验结果 | 第43页 |
·讨论 | 第43-45页 |
第2节 耳状幼体“烂边症”病原菌的来源分析 | 第45-4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5页 |
·被检物的采集 | 第45页 |
·细菌的分离鉴定、计数及优势菌确定 | 第45页 |
·结果 | 第45-47页 |
·细菌培养结果 | 第45-46页 |
·优势菌W-1与LB-1、W-2与LB-2的比较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第3节 附着期“化板症”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 第48-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病参样品 | 第48页 |
·细菌的分离及纯化方法 | 第48页 |
·菌种鉴定 | 第48页 |
·药敏试验 | 第48页 |
·结果 | 第48-54页 |
·优势菌分离结果 | 第49页 |
·生理生化实验结果 | 第49-53页 |
·药敏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第4节 “化板症”病原菌的来源分析 | 第56-6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6页 |
·待检测的样品 | 第56页 |
·细菌的分离检测与计数 | 第56页 |
·优势菌的分析与鉴定 | 第56页 |
·结果 | 第56-60页 |
·细菌培养结果 | 第56-58页 |
·水样中的优势菌与患“化板症”海参病灶处优势菌的比较 | 第58-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三章 养成期刺参腐皮综合症的病原学研究 | 第63-81页 |
第1节 幼参腐皮综合症的病原学研究 | 第65-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病参样品 | 第65页 |
·细菌的分离及纯化方法 | 第65-66页 |
·人工回接感染试验 | 第66页 |
·菌种鉴定 | 第66页 |
·药敏试验 | 第66页 |
·结果 | 第66-70页 |
·优势菌分离结果 | 第66-67页 |
·人工回接感染试验结果 | 第67页 |
·生化实验结果 | 第67-68页 |
·细菌FP-1的16S rR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 | 第68-69页 |
·药敏试验结果 | 第69-70页 |
·讨论 | 第70-72页 |
第2节 成参腐皮综合症的病原学研究 | 第72-7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2-73页 |
·病参 | 第72页 |
·刺参的组织切片 | 第72页 |
·病原菌的分离 | 第72-73页 |
·人工回接感染试验 | 第73页 |
·病原菌鉴定 | 第73页 |
·药敏试验 | 第73页 |
·结果 | 第73-79页 |
·组织切片结果 | 第73-74页 |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结果 | 第74页 |
·人工回接感染实验结果 | 第74-75页 |
·病原菌的鉴定结果 | 第75-78页 |
·药敏试验结果 | 第78-79页 |
·讨论 | 第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第四章 养殖刺参霉菌病的病原学初探 | 第81-8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2-83页 |
·病参样品 | 第82-83页 |
·霉菌的分离培养 | 第83页 |
·霉菌培养基的配制 | 第83页 |
·霉菌分离 | 第83页 |
·霉菌纯化培养及保存 | 第83页 |
·霉菌初步鉴定 | 第83页 |
·结果 | 第83-85页 |
·水浸片观察结果 | 第84页 |
·分离霉菌的形态观察 | 第84-85页 |
·水浸片观察的霉菌与分离的霉菌的形态比较 | 第85页 |
·讨论与结语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本研究对刺参养殖生产的作用和意义 | 第89页 |
·本研究仍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89-91页 |
附录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