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5镁合金固态扩渗表面合金化改性处理及改性层的组织性能研究
1 绪论 | 第1-26页 |
·镁及其合金简介 | 第9-11页 |
·镁及其合金的历史 | 第9页 |
·镁及其合金的牌号 | 第9-10页 |
·镁及其合金的性能 | 第10-11页 |
·当今世界镁业格局 | 第11-13页 |
·镁矿产资源分布 | 第11页 |
·国外镁业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镁业现状 | 第12-13页 |
·镁及其合金的应用 | 第13-18页 |
·在航空、航天及军工方面的应用 | 第13-14页 |
·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 | 第14-16页 |
·在电子通讯业的应用 | 第16-17页 |
·应用的最新进展 | 第17-18页 |
·镁及其合金的表面处理 | 第18-24页 |
·电化学镀层技术 | 第18-19页 |
·转化涂层技术 | 第19-20页 |
·阳极氧化技术 | 第20页 |
·气相沉积技术 | 第20-21页 |
·有机涂层技术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4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前期预研究工作 | 第24-25页 |
·本课题研究工作 | 第25-26页 |
2 实验基本原理 | 第26-36页 |
·热扩渗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6-29页 |
·热扩渗技术简介 | 第26页 |
·热扩渗层形成的基本条件 | 第26-27页 |
·热扩渗层形成机理 | 第27-28页 |
·热扩渗速度的影响 | 第28页 |
·热扩渗层的组织特征 | 第28-29页 |
·镁合金腐蚀的基本原理 | 第29-33页 |
·腐蚀基本概念简介 | 第29-30页 |
·镁及其合金的腐蚀特性 | 第30-33页 |
·镁合金磨损的基本原理 | 第33-36页 |
·金属磨损的基本理论 | 第33-34页 |
·镁合金的磨损行为 | 第34-36页 |
3 实验条件和方法 | 第36-41页 |
·材料 | 第36页 |
·实验过程 | 第36-37页 |
·入炉前准备 | 第36页 |
·试样制备过程 | 第36-37页 |
·工艺参数的制定 | 第37页 |
·分析实验结果的手段与方法 | 第37-41页 |
·对热扩渗合金化程度的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测试热扩渗层性能的方法 | 第38-40页 |
·实验测试的原则 | 第40-41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1-69页 |
·热扩渗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分析结果 | 第41-53页 |
·ZnAl50粉系列 | 第42-48页 |
·ZnAl27粉系列 | 第48-53页 |
·扩渗层显微组织的形成规律 | 第53页 |
·热扩渗层的耐蚀性能测试结果 | 第53-63页 |
·ZnAl50粉系列 | 第54-58页 |
·ZnAl27粉系列 | 第58-63页 |
·磨损性能分析 | 第63-69页 |
·扩渗层的显微硬度分析结果 | 第63-65页 |
·扩渗层的二维磨损实验结果 | 第65-66页 |
·扩渗层的三维磨损实验结果 | 第66-69页 |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9-87页 |
·关于扩渗组织结构的理论解释 | 第69-75页 |
·宏观上扩散层浓度分布的理论解释 | 第69-71页 |
·微观上扩渗层组织形貌分布的理论解释 | 第71-72页 |
·工艺参数对扩渗层的影响 | 第72-75页 |
·显微组织小结 | 第75页 |
·热扩渗层耐蚀性能的理论解释 | 第75-81页 |
·从电化学和化学成分的角度讲 | 第75-76页 |
·从组织形貌和腐蚀过程的角度讲 | 第76-81页 |
·热扩渗层耐磨性能的分析与探讨 | 第81-87页 |
·磨损的微观过程 | 第81-84页 |
·各试样的二体滑动磨损机理 | 第84-85页 |
·各试样的三体冲蚀磨损机理 | 第85-87页 |
6 结论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