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5页 |
第一章: 柳永、周邦彦词在北宋的接受 | 第15-46页 |
第一节: 风行于北宋民间的柳、周词 | 第16-26页 |
第二节: 柳、周词在北宋士人中的接受 | 第26-46页 |
一、 万众瞩目的柳永词和颇受冷落的清真词 | 第27-40页 |
二、 北宋词人在创作上对柳永词的学习和借鉴 | 第40-46页 |
第二章: 柳永、周邦彦词在南宋的接受 | 第46-77页 |
第一节: 在民间继续传唱、风光犹在的柳、周词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南宋士人、词论家对柳、周词的接受 | 第49-77页 |
一、 宋代柳、周词结集与入选各种选本的情况 | 第50-54页 |
二、 南宋士人对柳、周词的品评 | 第54-71页 |
三、 周邦彦词对南宋词人创作上的影响 | 第71-77页 |
第三章: 柳永、周邦彦词在金、元的接受 | 第77-92页 |
第一节: 金、元士人对柳、周词的品评 | 第77-82页 |
第二节: 柳、周词对金、元文学创作上的影响 | 第82-92页 |
一、 柳永词与金、元通俗文学的创作 | 第83-88页 |
二、 周邦彦词对金、元词人创作上的影响 | 第88-92页 |
第四章: 柳永、周邦彦词在明代的接受 | 第92-107页 |
第一节: 明代选本中的柳、周词 | 第93-95页 |
第二节: 明代士人对柳、周词的品评 | 第95-104页 |
一、 主情的词学观念与柳、周词的接受 | 第95-100页 |
二、 王世贞对清真词评价的重新审视 | 第100-103页 |
三、 冯梦龙对柳永之词品与人品问题的重新认识 | 第103-104页 |
第三节: 明词创作上对柳、周词的接受 | 第104-107页 |
第五章: 柳永、周邦彦词在清代的接受(上) | 第107-140页 |
第一节: 清初词学对柳、周词的接受 | 第107-124页 |
一、 清初词家对柳、周词的品评 | 第108-119页 |
二、 柳、周词对清初词家创作之影响 | 第119-124页 |
第二节: 浙西词派对柳、周词的接受 | 第124-140页 |
一、 浙西词派选本中的柳、周词 | 第124-126页 |
二、 浙西词派占主导地位时期词家对柳、周词的品评 | 第126-136页 |
三、 柳、周词对浙西派占主导地位时期词家创作上的影响 | 第136-140页 |
第六章: 柳永、周邦彦词在清代的接受(下) | 第140-174页 |
第一节: 常州词派对柳、周词的接受 | 第140-169页 |
一、 常州词派选本中的柳、周词 | 第141-144页 |
二、 常州派占主导地位时期词家对柳、周词的品评 | 第144-167页 |
三、 柳、周词对常州派词家创作上的影响 | 第167-169页 |
第二节: 王国维对柳、周词的接受 | 第169-174页 |
结语 | 第174-180页 |
附录 | 第180-189页 |
参考书目 | 第18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