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光学仪器论文--显微镜论文

扫描探针显微镜智能自动化策略研究及应用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引言第14-15页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历程第15-18页
   ·扫描探针显微镜自动化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8-23页
     ·X、y方向PZT非线性校正第19-21页
     ·Z方向PZT恒值控制第21-22页
     ·SPM自动标定第22-23页
   ·扫描探针显微镜研究和应用中主要存在的自动化问题第23-24页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24-25页
     ·课题来源第24-25页
     ·研究意义第25页
   ·本文主要的工作及内容安排第25-28页
第二章 扫描探针显微镜及其执行机构的工作机理第28-43页
   ·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结构第28-29页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第29-32页
     ·扫描隧道显微镜第29-30页
     ·原子力显微镜第30-32页
   ·扫描探针显微镜中执行机构的特性描述与分析对比第32-39页
     ·多线性模型第32-33页
     ·Hysteron模型第33-34页
     ·Bouc-Wen模型第34-35页
     ·Chua-Stromsmoe模型第35页
     ·Preisach模型第35-36页
     ·Dahl模型第36-37页
     ·H.Janochu-K.Kuhnen模型第37-38页
     ·双向多项式模型第38-39页
   ·压电执行器在SPM中的应用机理及改进方案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SPM自动化的理论基础第43-61页
   ·引言第43-46页
   ·H_∞鲁棒控制第46-49页
   ·自适应滞后补偿控制第49-55页
     ·Smith预估控制第50页
     ·改进的Smith预估控制第50-55页
   ·DNA软计算第55-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滞后补偿控制策略第61-80页
   ·STM反馈控制网络第61-63页
     ·稳态分析第61-62页
     ·瞬态分析第62-63页
   ·SPM控制策略第63-79页
     ·Smith在线辨识预估控制第63-65页
     ·鲁棒自整定Smith预估控制第65-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回滞非线性校正策略第80-102页
   ·引言第80-81页
   ·ARDNA软计算第81-87页
     ·ARDNA的解码第81-83页
     ·ARDNA的算法结构第83-85页
     ·ARDNA在函数优化中的应用第85-87页
   ·回滞非线性校正第87-100页
     ·回滞非线性在线辨识和实时校正策略第87-95页
     ·基于双向多项式模型的回滞非线性校正策略第95-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六章 SPM智能校正及标定的实现策略研究第102-111页
   ·特征数据测量第102-107页
     ·标准样品第102-103页
     ·特征数据测量算法第103-107页
   ·压电执行器建模与非线性校正算法第107页
   ·非正交误差测量与校正算法第107-109页
   ·标定算法第109-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七章 SPM智能自动化系统设计及实验第111-124页
   ·软件设计与开发第112-117页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第117-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24-127页
   ·本文总结第124-125页
   ·展望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项目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飞秒激光脉冲整形研究
下一篇:论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