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中等职校准军校管理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本课题致力于研究和阐明的主要事实 | 第9页 |
·是丰富教育管理科学理论的需要 | 第9-10页 |
·是中等职校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 第10页 |
·是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市场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 | 第10-11页 |
·中等职校准军校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准军校管理概述 | 第13-21页 |
·准军校管理的概念 | 第13-16页 |
·相关概念界说 | 第13-14页 |
·准军校管理的定义 | 第14-16页 |
·准军校管理的内涵 | 第16页 |
·准军校管理的实质 | 第16页 |
·准军校管理的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准军校的分类 | 第16-17页 |
·准军校发展的现状 | 第17-18页 |
·准军校管理的特征 | 第18-19页 |
·准军校管理的军事化 | 第18页 |
·准军校管理的特色化 | 第18-19页 |
·准军校管理的正规化 | 第19页 |
·准军校管理的迁移性 | 第19页 |
·准军校管理模式适用的条件与范围 | 第19-21页 |
·引入军校的因素条件和应具备的办学条件 | 第19-20页 |
·准军校模式的适用范围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中等职校引入准军校管理的现实必要性分析 | 第21-35页 |
·中等职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21-22页 |
·中等职校加强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 | 第22-27页 |
·职业教育基本概述 | 第22-25页 |
·中等职校加强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 | 第25-27页 |
·中等职校学生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中等职校学生的特点 | 第27-31页 |
·生源组成特点 | 第3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引入准军校管理 一种可供选择的管理模式创新 | 第31-35页 |
·关于创新与教育创新 | 第31-32页 |
·学校管理模式与学校管理模式创新 | 第32-33页 |
·准军校管理模式的引入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管理创新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中等职校准军校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 第35-56页 |
·准军校管理的引入是矛盾原理的具体运用 | 第35-38页 |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 第35-36页 |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中等职教的特殊性 | 第36-37页 |
·矛盾原理的具体运用 | 第37-38页 |
·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作用 | 第38-52页 |
·对全面素质教育的理解 | 第38-40页 |
·准军校管理对全面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 第40-49页 |
·处理好准军事化管理与开放式的全面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 第49-52页 |
·对提高办学效益与国防建设的作用 | 第52-56页 |
·可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 第52-53页 |
·对国防建设有储备作用 | 第53-56页 |
第五章 中等职校准军校管理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 第56-64页 |
·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 | 第56-57页 |
·组织设计,建立机构 | 第57-61页 |
·中等职校准军校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 第57页 |
·中等职校准军校管理机构设置、运行原则 | 第57-59页 |
·准军校管理机构模式 | 第59-61页 |
·准军校管理机构人员配备 | 第61页 |
·结合实际,制定制度 | 第61页 |
·遵循规律,控制过程 | 第61-62页 |
·评估效果,持续改进 | 第62-64页 |
第六章 中等职校准军校管理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 第64-69页 |
·学生的军容风纪问题 教育和督察相结合 | 第64页 |
·学生的学习质量问题 准军事化管理成果的转化 | 第64-65页 |
·强化管理意识 规范办学行为、创新管理机制 | 第65-66页 |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科学化 探索军、职结合的内在规律 | 第66-67页 |
·准军校工作的社会化 要以实践教育为载体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等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