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第1-15页 |
第一章 理论与历史 | 第15-38页 |
第一节 经济结构的概念、性质及其政策含义 | 第15-19页 |
一、 概念 | 第15-16页 |
二、 性质 | 第16-18页 |
三、 政策含义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经济结构的构成与分类 | 第19页 |
第三节 经济结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19-22页 |
一、 结构平衡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 第20-21页 |
二、 需求结构的变动必然要求产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 | 第21页 |
三、 合理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是经济稳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 第21页 |
四、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能否形成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 第21-22页 |
第四节 影响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 | 第22-26页 |
一、 生产要素条件 | 第23-24页 |
二、 技术创新 | 第24-25页 |
三、 制度与政府干预 | 第25-26页 |
四、 市场条件与国际经济联系 | 第26页 |
第五节 比较优势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以及对比较优势的再认识 | 第26-29页 |
一、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现实中的矛盾 | 第26-27页 |
二、 新理论的出现 | 第27-28页 |
三、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的内在一致性--比较优势的动态化 | 第28-29页 |
第六节 长波理论和历次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启示 | 第29-36页 |
一、 世界经济长波、创新和产品生命周期 | 第29-32页 |
二、 周期性波动中的结构调整 | 第32-36页 |
三、 历史的启示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二章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与趋势 | 第38-52页 |
第一节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 | 第38-46页 |
一、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 第38-40页 |
二、 世界经济正处于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结构转换期,世界各国处于长波中的不同阶段 | 第40-43页 |
三、 知识经济方兴未艾 | 第43-45页 |
四、 信息技术是这次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 | 第45页 |
五、 制度创新层出不穷,为产业结构调整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45-46页 |
第二节 世界经济结构变动的趋势 | 第46-52页 |
一、 跨国直接投资出现新动向 | 第46-49页 |
二、 世界经济中的第三产业比重增大,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趋于软化 | 第49页 |
三、 信息技术产业将进一步向网络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与传统产业进行融合 | 第49-50页 |
四、 世界经济正孕育着新的主导产业,酝酿下一次长波的到来 | 第50-51页 |
五、 经济金融化趋势明显 | 第51-52页 |
第三章 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主要结构问题 | 第52-64页 |
第一节 区域间的非协调发展 | 第52-55页 |
一、 区域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 第52-53页 |
二、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 第53-55页 |
第二节 海洋经济严重落后 | 第55-58页 |
一、 海洋开发的战略地位 | 第55-56页 |
二、 现状与问题 | 第56-58页 |
第三节 城乡结构严重失衡 | 第58-60页 |
一、 城乡结构失衡的原因与表现 | 第58-59页 |
二、 “三农”问题现状 | 第59-60页 |
第四节 金融结构问题 | 第60-63页 |
一、 金融结构及其特性 | 第60-61页 |
二、 金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结构调整的路径分析 | 第64-76页 |
第一节 结构调整的路径 | 第64-74页 |
一、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 第64-66页 |
二、 以产业转移为主要方式 | 第66-68页 |
三、 找准突破口 | 第68-71页 |
四、 必须解的约束条件 | 第71-74页 |
第二节 结构调整路径中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 第74-7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后 记 | 第78-79页 |
致 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