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黑龙江森林经营管理的系统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引言 | 第12-1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2 黑龙江省概况 | 第16-22页 |
| ·黑龙江省自然条件 | 第16-19页 |
| ·地形地貌 | 第16-17页 |
| ·气候 | 第17页 |
| ·土壤 | 第17-18页 |
| ·植物 | 第18-19页 |
| ·动物资源 | 第19页 |
| ·水资源 | 第19页 |
| ·黑龙江省主要经济社会条件 | 第19-22页 |
| ·工业 | 第20页 |
| ·农业 | 第20页 |
| ·林业 | 第20-22页 |
| 3 黑龙江森林资源变迁与现状 | 第22-43页 |
| ·古代的黑龙江森林 | 第22-24页 |
| ·远古的黑龙江森林 | 第22-23页 |
| ·清代前(公元1644年前) | 第23页 |
| ·清代时期(1644年~1911年) | 第23-24页 |
| ·近代的黑龙江森林(中华民国时期) | 第24-25页 |
| ·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1931年) | 第24-25页 |
| ·东北沦陷时期(1931年~1945年) | 第25页 |
| ·现代的黑龙江森林(1945年~2003年) | 第25-36页 |
| ·1946年~1977年 | 第26-29页 |
| ·1978年~1989年 | 第29-31页 |
| ·1990年~2003年 | 第31-36页 |
|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现状 | 第36-38页 |
|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权属分布 | 第36-37页 |
| ·森林资源按林种划分 | 第37页 |
| ·用材林资源情况 | 第37-38页 |
| ·天然林和人工林情况 | 第38页 |
| ·建国后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资源变迁 | 第38-43页 |
| ·各林种资源 | 第40-41页 |
| ·天然林资源 | 第41页 |
| ·人工林资源 | 第41页 |
| ·各林种龄组面积、蓄积 | 第41-43页 |
| 4 黑龙江森林经营管理历史的回顾与评价 | 第43-83页 |
|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机构回顾 | 第43-50页 |
| ·中国林业管理机构 | 第43-45页 |
| ·黑龙江省林业管理机构 | 第45-50页 |
| ·黑龙江省森林经营管理体制 | 第50-53页 |
| ·世界各国森林经营管理体制简述 | 第50-51页 |
| ·中国森林经营管理体制 | 第51-52页 |
| ·黑龙江森林经营管理体制 | 第52-53页 |
| ·森林资源经营体系 | 第53-69页 |
| ·森林经营方针 | 第53-57页 |
| ·森林资源经营 | 第57-59页 |
| ·森林采伐方式 | 第59-62页 |
| ·森林采伐量 | 第62-65页 |
| ·木材价格 | 第65-66页 |
| ·育林基金 | 第66-67页 |
| ·封山育林 | 第67-69页 |
| ·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 第69-83页 |
| ·森林区划与分类 | 第69-73页 |
| ·调查统计 | 第73-74页 |
| ·森林经营方案 | 第74-76页 |
| ·资源监督管理 | 第76-77页 |
| ·林政执法 | 第77-80页 |
| ·林地管理 | 第80-83页 |
| 5 黑龙江省建国以来森林经营管理经验与教训 | 第83-96页 |
| ·森林经营管理机构与体制 | 第83-86页 |
| ·森林资源管理机构 | 第83-84页 |
| ·林业经营管理体制 | 第84-86页 |
|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 第86-92页 |
| ·森林培育与经营 | 第86-89页 |
| ·森林利用 | 第89-90页 |
| ·资源管理 | 第90-91页 |
| ·林政管理 | 第91-92页 |
| ·林业政策 | 第92-93页 |
| ·政策变化 | 第92-93页 |
| ·林业税费 | 第93-94页 |
| ·育林基金 | 第93-94页 |
| ·法制建设 | 第94-96页 |
| 6 黑龙江省森林经营管理对策与建议 | 第96-114页 |
| ·黑龙江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目标定位 | 第96-98页 |
| ·生态需求 | 第96-97页 |
| ·经济需求 | 第97-98页 |
| ·社会需求 | 第98页 |
|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目标定位 | 第98页 |
| ·黑龙江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98-102页 |
| ·林业办社会问题 | 第99页 |
| ·林业产业问题 | 第99-100页 |
| ·资金问题 | 第100页 |
| ·法律法规问题 | 第100-101页 |
| ·经营技术问题 | 第101-102页 |
|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所必备的外部条件 | 第102-104页 |
| ·合理规划 | 第102-103页 |
| ·资金投入 | 第103页 |
| ·全社会办林业 | 第103页 |
| ·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 第103-104页 |
|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取向 | 第104-105页 |
| ·政企分开 | 第104页 |
| ·分类管理 | 第104-105页 |
| ·公益性林业 | 第105页 |
| ·商品型林业 | 第105页 |
| ·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体系的完善 | 第105-109页 |
| ·更新技术体系 | 第105-106页 |
| ·经营技术体系 | 第106-107页 |
| ·利用技术体系 | 第107页 |
| ·调查规划技术体系 | 第107-108页 |
| ·科研体系 | 第108-109页 |
| ·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 | 第109-110页 |
| ·坚持依法治林 | 第110-111页 |
| ·谋划森林经营管理的新思想 | 第111-114页 |
| 7 结论 | 第114-120页 |
| ·结论 | 第114-115页 |
| ·讨论 | 第115-120页 |
| ·所有制形式 | 第115-116页 |
| ·森林资源和林业内部 | 第116-117页 |
| ·林业和科技 | 第117-118页 |
| ·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与发展 | 第118-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 导师简介 | 第128-129页 |
| 个人简介 | 第129-130页 |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