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6页 |
1 杂种优势的研究 | 第7-9页 |
·杂种优势的机理 | 第7-8页 |
·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 第8-9页 |
2 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 第9-14页 |
·常用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 第10-14页 |
·分子标记的种类 | 第10-14页 |
3 分子标记的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14-19页 |
·RFLP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 | 第14-15页 |
·RAPD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 | 第15-16页 |
·SSR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 | 第16页 |
·AFLP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 | 第16-17页 |
·QTL杂合性和基因互作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17-18页 |
·基因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18-19页 |
·亲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 | 第19页 |
4 AFLP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 第19-24页 |
·AFLP技术的原理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AFLP技术的应用 | 第21-24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双列杂交试验与杂种优势分析 | 第26-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实验材料及来源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5页 |
·方差分析 | 第26-27页 |
·杂交组合产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27-30页 |
·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30页 |
·配合力效应值的估计 | 第30页 |
·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和遗传力估算 | 第30-33页 |
·利用构成产量性状指标聚类分析 | 第33-34页 |
·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 | 第34页 |
·不完全双列杂交群体的杂种优势表现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优势组合 | 第35页 |
·配合力高的亲本 | 第35页 |
·聚类分析与杂种优势、配合力的关系 | 第35-37页 |
第三章 AFLP分子标记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37-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3页 |
·实验材料及来源 | 第37-38页 |
·植物材料 | 第37页 |
·AFLP接头与引物 | 第37页 |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3页 |
·总DNA的提取及纯化 | 第38-39页 |
·AFLP分析 | 第39-42页 |
·SSR分析 | 第42页 |
·AFLP数据的收集及计算机分析 | 第42-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AFLP分子标记的多态性 | 第43页 |
·AFLP分子标记与玉米自交系的聚类分析 | 第43-45页 |
·SSR分子标记与玉米自交系的聚类分析 | 第45-47页 |
·AFLP聚类后的杂种优势、遗传距离、产量的变化 | 第47-48页 |
·AFLP分子标记与产量、各产量构成因子间及相应配合力的回归及相关分析 | 第48-50页 |
·对AFLP遗传距离与各性状进行处理之后的回归相关关系 | 第50页 |
3 讨论 | 第50-54页 |
·AFLP分子标记的遗传差异与自交系及杂交种的鉴定 | 第50-51页 |
·AFLP分子标记与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 第51页 |
·AFLP优势群划分、SSR优势群划分与田间优势群划分的结果比较 | 第51-52页 |
·AFLP分子标记与配合力的关系 | 第52页 |
·AFLP分子标记与杂种优势预测的关系 | 第52-53页 |
·对处理后分子标记遗传距离相关关系显著提高的有效性分析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