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14页 |
1 、 生物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 | 第6-7页 |
2 、 苜蓿遗传多样性研究历史 | 第7-13页 |
·形态学水平 | 第7-8页 |
·细胞学水平 | 第8-9页 |
·生化水平 | 第9-12页 |
·等位酶分析 | 第9-10页 |
·种子贮藏蛋白分析 | 第10-12页 |
·分子水平研究 | 第12-13页 |
3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苜蓿种子贮藏蛋白多态性研究 | 第14-28页 |
1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实验方法 | 第15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2 、 实验结果 | 第16-19页 |
3 、 分析与讨论 | 第19-28页 |
第三章 苜蓿过氧化物酶等位酶研究 | 第28-34页 |
1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2 、 实验结果 | 第29页 |
3 、 分析与讨论 | 第29-34页 |
第四章 等位酶分析与种子贮藏蛋白分析的比较及研究展望 | 第34-36页 |
1 、 等位酶分析与种子贮藏蛋白分析的比较 | 第34-35页 |
2 、 研究展望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附录Ⅰ 苜蓿种子贮藏蛋白图谱 | 第43-54页 |
附录Ⅱ 苜蓿过氧化物酶图谱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