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一、 证据交换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9-21页 |
(一) 证据交换制度概述 | 第9-13页 |
(二) 证据交换制度的法理透析 | 第13-18页 |
(三) 证据交换制度的弊端 | 第18-19页 |
(四) 证据交换制度与相关程序制度的关系 | 第19-21页 |
二、 外国证据交换制度简介 | 第21-36页 |
(一) 英国证据交换制度简介 | 第21-23页 |
(二) 美国证据交换制度简介 | 第23-28页 |
(三) 法国证据交换制度简介 | 第28-30页 |
(四) 日本证据交换制度简介 | 第30-33页 |
(五) 德国证据交换制度简介 | 第33-34页 |
(六) 对英、美、法、日、德五国证据交换制度的评述 | 第34-36页 |
三、 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运行的现状 | 第36-42页 |
(一) 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历程 | 第36-38页 |
(二) 我国法院的司法实践 | 第38-40页 |
(三) 对我国证据交换运行现状的评析 | 第40-42页 |
四、 完善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构想 | 第42-56页 |
(一) 证据交换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第43-44页 |
(二) 证据交换的主体 | 第44-46页 |
(三) 证据交换程序的启动以及适用的案件范围 | 第46-47页 |
(四) 证据交换的范围 | 第47-48页 |
(五) 证据交换的方式 | 第48-49页 |
(六) 证据交换的操作程序 | 第49-50页 |
(七) 证据交换的效力 | 第50-51页 |
(八) 与证据交换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51-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