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目次 | 第12-15页 |
1 导论 | 第15-24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1-24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21-22页 |
·不足之处 | 第22-2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4-34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界定 | 第24-25页 |
·区际产业转移的内涵界定 | 第25-26页 |
·区际产业转移的发生机制 | 第26-30页 |
·区际产业转移的复合效应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3 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理 | 第34-40页 |
·引言 | 第34页 |
·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机理 | 第34-36页 |
·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 | 第36-38页 |
·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社会差距的影响机理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4 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复合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40-68页 |
·引言 | 第40页 |
·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效应 | 第40-50页 |
·问题提出 | 第40-42页 |
·变量选取 | 第42-44页 |
·模型设定 | 第44-45页 |
·模型估计:能源消耗变动检验 | 第45-49页 |
·简要结论 | 第49-50页 |
·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应 | 第50-57页 |
·问题提出 | 第50-51页 |
·方法和模型 | 第51-52页 |
·变量和数据 | 第52-53页 |
·结果和分析:经济效率促进检验 | 第53-56页 |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应 | 第57-66页 |
·问题提出 | 第57-59页 |
·变量选择 | 第59-60页 |
·数据来源 | 第60-61页 |
·模型估计:社会收入分化检验 | 第61-62页 |
·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基本结论 | 第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5 区际产业转移促进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比较 | 第68-76页 |
·引言 | 第68页 |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导向型案例 | 第68-70页 |
·专门成立区域开发管理机构 | 第68-69页 |
·预先制定阶段性的发展规划 | 第69-70页 |
·引入资源与环境的补偿机制 | 第70页 |
·经济效率与产业升级导向型案例 | 第70-72页 |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70-71页 |
·催生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 | 第71页 |
·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 第71-72页 |
·区域均衡与收入公平导向型案例 | 第72-75页 |
·实行倾斜的财经支持政策 | 第72-73页 |
·尽早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 | 第73页 |
·大力培育和扶持中小企业 | 第73-74页 |
·发挥教育和科技带动作用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76-85页 |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对策建议 | 第77-85页 |
·区际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 第77-80页 |
·区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相关主体的角色及职能 | 第80-85页 |
7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附录 | 第93-105页 |
作者简历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