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21页 |
1 钼的分析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1页 |
·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分光光度法 | 第12页 |
·原子吸收法 | 第12页 |
·X射线荧光光谱法 | 第12-13页 |
·电化学分析 | 第13页 |
2 Ca(Ⅱ)、Sr(Ⅱ)、Ba(Ⅱ)、Mg(Ⅱ)的分析方法进展 | 第13-17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概况 | 第15-17页 |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15-16页 |
·原子发射光谱法 | 第16页 |
·吸光光度法 | 第16页 |
·荧光光度法 | 第16页 |
·电化学方法 | 第16-17页 |
3 结晶紫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引言 | 第17页 |
·概况 | 第17-18页 |
·紫外吸收光谱法 | 第17页 |
·喇曼散射光谱法 | 第17页 |
·分光光度法 | 第17-18页 |
·激光光热折射光谱法 | 第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钼(Ⅵ)-8-羟基喹啉-5-磺酸-亚硝酸根催化吸附波的研究及应用 | 第21-34页 |
1 前言 | 第21-2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2-2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2页 |
·条件试验 | 第23-26页 |
·盐酸浓度对峰电流的影响 | 第24页 |
·8-羟基喹啉-5-磺酸浓度对峰电流的影响 | 第24-25页 |
·NO_2~-浓度对峰电流的影响 | 第25-26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26页 |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26页 |
·干扰物质的影响 | 第26页 |
·极谱波的性质研究 | 第26-27页 |
·电毛细管曲线 | 第26-27页 |
·电极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27-32页 |
·络合比的测定 | 第27-29页 |
·循环伏安曲线 | 第29-31页 |
·电子数的测定 | 第31-32页 |
4 分析应用 | 第32-33页 |
·样品处理 | 第32页 |
·样品测定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第三章 Ca(Ⅱ)、Sr(Ⅱ)、Ba(Ⅱ)、Mg(Ⅱ)-甲基百里香酚蓝体系的极谱波的研究及分析应用 | 第34-47页 |
1 前言 | 第34-35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4页 |
·条件试验 | 第36-38页 |
·NaOH的浓度对峰电流的影响 | 第36-37页 |
·甲基百里香酚蓝络合剂浓度对峰电流的影响 | 第37-38页 |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38-39页 |
·干扰物质的影响 | 第39页 |
·极谱波的性质研究 | 第39-40页 |
·电毛细管曲线 | 第39-40页 |
·电极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40-44页 |
·络合比的测定 | 第40-41页 |
·循环伏安曲线 | 第41-43页 |
·电子数的测定 | 第43-44页 |
4 样品分析 | 第44-45页 |
·样品处理 | 第44-45页 |
·样品测定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结晶紫的极谱的研究 | 第47-53页 |
1 前言 | 第4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3 结果讨论 | 第48-52页 |
·条件试验 | 第48-49页 |
·盐酸浓度对峰电流的影响 | 第48页 |
·稳定性实验 | 第48-49页 |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49页 |
·干扰物质的影响 | 第49页 |
·极谱波的性质研究 | 第49-52页 |
·电毛细管曲线 | 第49页 |
·电流与汞柱高度的关系 | 第49-50页 |
·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关系 | 第50-51页 |
·富集时间与浓度的关系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