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28页 |
一 清末立宪背景分析 | 第28-35页 |
(一) 国际背景 | 第28-32页 |
(二) 国内背景 | 第32-35页 |
二 清末立宪思潮分析 | 第35-41页 |
(一) 立宪思潮之发展轨迹 | 第35-36页 |
(二) 思潮内容分析 | 第36-39页 |
(三) 思潮的历史地位及社会影响 | 第39-41页 |
三 清末立宪过程分析 | 第41-56页 |
(一) 戊戌变法 | 第41-43页 |
(二) 清末新政 | 第43-44页 |
(三) “仿行宪政” | 第44-56页 |
四 清末立宪“预备”分析 | 第56-63页 |
(一) 国内外对于“预备”的议论 | 第56-58页 |
(二) 对“预备”的合理性认识 | 第58-63页 |
五 清末立宪的价值 | 第63-68页 |
(一) 从民主原则看 | 第63-65页 |
(二) 从法治原则看 | 第65-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注释 | 第69-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