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2页 |
1. 1 引言 | 第8页 |
1. 2 国内外卡车调度系统研究和应用情况 | 第8-10页 |
1. 2. 1 国外情况 | 第8-9页 |
1. 2. 2 国内情况 | 第9-10页 |
1. 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1. 4 课题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 5 研究方案 | 第11-12页 |
2 传统的优化调度方法 | 第12-15页 |
2. 1 第一类实时调度方法 | 第12-13页 |
2. 1. 1 最早装车法(EARLIEST LOADING) | 第12页 |
2. 1. 2 最大卡车法(MAX TRUCK) | 第12页 |
2. 1. 3 最大电铲法(MAX SHOVEL) | 第12-13页 |
2. 1. 4 最小饱和度法(MSD) | 第13页 |
2. 1. 5 最小饱和度及兼顾卡车运行周期法(MSDTC) | 第13页 |
2. 2 第二类实时调度方法 | 第13-15页 |
2. 2. 1 固定配车法 | 第14页 |
2. 2. 2 比率法 | 第14-15页 |
3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及其改进 | 第15-29页 |
3. 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15页 |
3. 2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15-16页 |
3. 3 遗传算法的实施 | 第16-22页 |
3. 3. 1 遗传算法的应用步骤 | 第16-18页 |
3. 3. 2 遗传算法的编码 | 第18-19页 |
3. 3. 3 个体适应度 | 第19-20页 |
3. 3. 4 复制 | 第20-21页 |
3. 3. 5 交换 | 第21页 |
3. 3. 6 变异 | 第21-22页 |
3. 3. 7 终止条件 | 第22页 |
3. 4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 | 第22-26页 |
3. 4. 1 基本定义 | 第22-23页 |
3. 4. 2 模式定理 | 第23-26页 |
3. 5 遗传算子的改进 | 第26-29页 |
3. 5. 1 二元变异算子 | 第26-27页 |
3. 5. 2 重组算子 | 第27-28页 |
3. 5. 3 单亲遗传算子 | 第28-29页 |
4 卡车调度系统模型的建立及算法描述 | 第29-39页 |
4. 1 露天矿卡车实时调度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4. 2 算法描述 | 第30-39页 |
4. 2. 1 编码 | 第30-31页 |
4. 2. 2 初始群体的产生 | 第31-33页 |
4. 2. 3 适应度的计算 | 第33-34页 |
4. 2. 4 复制算子 | 第34页 |
4. 2. 5 最优保存策略 | 第34-35页 |
4. 2. 6 交换算子 | 第35-36页 |
4. 2. 7 变异算子 | 第36-37页 |
4. 2. 8 修复 | 第37-39页 |
5 露天矿卡车实时调度系统 | 第39-51页 |
5. 1 概述 | 第39页 |
5. 2 卡车调度系统的主流程 | 第39-41页 |
5. 3 程序功能 | 第41-43页 |
5. 4 各子程序的实现及其框图 | 第43-51页 |
5. 4. 1 初始数据子程序(INITIALDATA) | 第43-46页 |
5. 4. 2 调整设备子程序 | 第46-48页 |
5. 4. 3 时间比较子程序(COMPARETIME) | 第48页 |
5. 4. 4 时间长度子程序(TIMELONG) | 第48-49页 |
5. 4. 5 时间加子程序(PLUSTIME) | 第49页 |
5. 4. 6 调整数据子程序1(NEXTCOMPUTE2) | 第49-51页 |
6 卡车实时调度系统的简介及实例 | 第51-62页 |
6. 1 挖掘机状态发生变化 | 第51-52页 |
6. 2 卡车状态发生变化 | 第52-53页 |
6. 3 破碎站状态发生变化 | 第53-55页 |
6. 4 卡车实时调度系统的实例 | 第55-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