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胃粘膜异型增生微观辨证分型多项生物标志变化与高危界值探讨及癌变概率模糊判别研究

Abstract第1-5页
中文摘要第5-10页
前言第10-12页
材料与方法第12-16页
 一、 病例取材与辨证分型第12页
  (一) 病例取材第12页
  (二) 辨证分型第12页
 二、 随访方法第12页
 三、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12页
 四、 染色方法与图象分析第12-15页
  (一) AgNOR银染色法第12-13页
  (二) Feulgen氏染色法第13-14页
  (三) 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14页
  (四) 图象分析检测第14-15页
 五、 统计学方法第15页
 六、 模糊数学判别方法第15-16页
结果第16-25页
 一、 胃粘膜异型增生微观辨证分型与AgNOR形态特征及每核颗粒检测结果第16-18页
  (一) 微观辨证分型结果第16页
  (二) 辨证分型与AgNOR含量变化第16-17页
  (三)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AgNOR及高危界值探讨第17-18页
 二、 胃粘膜异型增生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倍体分型及核形态改变第18-21页
  (一) DNA含量的倍体分型第18-20页
  (二) 微观辨证分型与DNA含量、倍体分型及核形态改变第20-21页
 三、 粘膜异型增生微观观辨证分型与MG7抗原表达第21-23页
  (一) 微观观辨证分型与MG7抗原表达第21-22页
  (二) MG7Ag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及截断点选择及指标评价第22-23页
 四、 胃粘膜异型增生的临床随访结果第23-24页
 五、 模糊判别模式的建立第24-25页
  (一) AgNOR定量检测、参数选择及癌变概率判别。第24页
  (二) DAN含量的定量检测、参数选择及癌变概率判别第24页
  (三) MG7Ag定量检测、参数选择及癌变概率判别第24页
  (四) 多指标综合判别癌变概率第24-25页
讨论第25-33页
 一、 粘膜异型增生微观辨证分型及多项生物学指标检测的意义第25-28页
 二、 微观辨证分型胃粘膜异型增生三项生物学指标检测的意义第28-31页
  (一) 微观辨证分型胃粘膜异型增生AgNOR形态特征及每核颗粒检测的意义第28-29页
  (二) 微观辨证分型胃粘膜异型增生细胞核DNA含量、倍体分型及核形态改的意义第29-30页
  (三) 微观辨证分型胃粘膜异型增生MG7抗原表达的意义第30-31页
 三、 异型增生微观辨证分型随访结果与癌变的关系第31页
 四、 AgNOR、MG7抗原表达定量分析及其癌变的高危界值确定的意义第31-32页
 五、 模糊判别模式的建立及意义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8页
致谢第38-39页
照片第39-47页
综述第47-67页
 综述一 胃粘膜异型增生的中医研究进展与21世纪微观辨证学发展的趋势第47-56页
  (一) 胃粘膜异型增生的中医研究进展第47-49页
  (二) 21世纪微观辨证学发展的趋势与胃粘膜异型增生研究第49-52页
  (三) 微观辨证学的发展前景与胃粘膜异型增生研究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综述二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细胞核DNA含量、单克隆抗体MG7与肿瘤研究第56-67页
  (一)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与肿瘤研究第56-60页
  (二) 细胞核DNA含量、单克隆抗体MG7与肿瘤研究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67-68页
个人简历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粮食水分在线检测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新生大鼠HIBD晚期神经细胞凋亡及bFGF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