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1页 |
·论文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2页 |
·蝇视觉系统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 第12-14页 |
·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 第14-15页 |
·蝇复眼视觉系统在成像制导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蝇复眼在成像制导应用中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6-17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2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 | 第17-19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蝇复眼的生理及物理特征 | 第21-28页 |
·引言 | 第21页 |
·蝇视觉系统的生理结构 | 第21-25页 |
·复眼的光学特性和成像特性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运动检测器及图像运动速度估计 | 第28-51页 |
·运动检测器模型分析 | 第28-32页 |
·Reichardt的初级运动检测器(EMD)模型 | 第28-30页 |
·基于生理学特性的运动检测器模型 | 第30-31页 |
·二维运动检测器阵列模型 | 第31-32页 |
·运动检测器的一般算法 | 第32-37页 |
·初级运动检测器算法、特征以及空间整合机理 | 第32-34页 |
·二维运动检测器阵列算法、特征以及空间整合机理 | 第34-37页 |
·运动检测器对宽带运动图像的速度估计 | 第37-45页 |
·运动检测器对单一频率运动图形的响应 | 第37-40页 |
·运动检测器对宽频运动图像的响应 | 第40-41页 |
·运动检测器对宽带运动图像的速度估计 | 第41-42页 |
·预滤波对宽带运动图像速度估计的作用 | 第42-45页 |
·运动检测器的工程电路实现 | 第45-50页 |
·运动检测器电路描述 | 第46-47页 |
·仿真实验和结论 | 第47-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图像的仿复眼镶嵌整合 | 第51-70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图像的配准 | 第52-56页 |
·特征点的提取 | 第53页 |
·基于空间坐标的配准方法 | 第53-56页 |
·基于小波分解的仿复眼图像整合方法 | 第56-64页 |
·图像的小波分解 | 第56-61页 |
·基于小波分解的图像整合 | 第61-63页 |
·实验和结论 | 第63-64页 |
·有运动目标的序列图像仿复眼整合方法 | 第64-69页 |
·运动目标的检测和剔除 | 第65-67页 |
·全局运动估计和图像拼合 | 第67-68页 |
·实验和结论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仿蝇视觉的红外图像处理方法 | 第70-87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蝇视觉图形--背景分辨系统及其算法 | 第71-74页 |
·大场景系统(LF系统) | 第72页 |
·小场景系统(SF系统) | 第72-73页 |
·大场景和小场景系统的整合机理 | 第73-74页 |
·复眼侧抑制网络在红外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 第74-81页 |
·侧抑制现象的生理基础及数学模型 | 第74-76页 |
·侧抑制网络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 第76-81页 |
·基于模糊熵的红外图像分割方法 | 第81-85页 |
·模糊熵的定义 | 第82-83页 |
·基于模糊熵的阈值选取算法 | 第83页 |
·阈值和隶属函数的关系 | 第83-85页 |
·实验和分析 | 第85页 |
·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仿蝇复眼的红外图像目标识别 | 第87-103页 |
·引言 | 第87-88页 |
·图像特征分类及提取 | 第88-89页 |
·图像特征分类 | 第88页 |
·图像特征提取 | 第88-89页 |
·基于不变矩和目标红外特性的特征提取方法 | 第89-92页 |
·根据红外特性提取目标的特征量 | 第89-90页 |
·提取红外目标边缘的不变矩 | 第90-91页 |
·仿真实验 | 第91-92页 |
·支持向量机理论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 第92-101页 |
·统计学习理论 | 第92-95页 |
·支持向量机理论概述 | 第95-99页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仿复眼目标识别方法 | 第99-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蝇复眼在成像制导中的综合应用 | 第103-111页 |
·仿蝇复眼的红外成像导引头设计 | 第103-108页 |
·红外成像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103-104页 |
·红外成像器的设计准则 | 第104-105页 |
·一种具有全方位视场的仿蝇复眼导引头 | 第105-108页 |
·图像配准算法的简化 | 第108-109页 |
·蝇复眼在红外成像制导上的综合应用 | 第109-110页 |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11-114页 |
·本文总结 | 第111-112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27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