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企业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企业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企业的概念 | 第16页 |
·评估视角下对企业价值的认识 | 第16-19页 |
·企业价值的实质 | 第16-17页 |
·企业价值的类型 | 第17-18页 |
·本文对电力上市公司价值的定位 | 第18-19页 |
·企业价值评估的内涵、特点和动因 | 第19-21页 |
·企业价值评估内涵 | 第19-20页 |
·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 | 第20页 |
·企业价值评估的动因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及其价值评估 | 第22-39页 |
·电力行业特征和类型划分 | 第22-25页 |
·电力行业特征 | 第22页 |
·电力企业构成类型及本文主要研究对象 | 第22-25页 |
·“十二五”规划下电力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和前景 | 第25-30页 |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 | 第25页 |
·电力上市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 第25-27页 |
·电力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 第27-30页 |
·电力上市公司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局限性 | 第31-38页 |
·成本调整法 | 第31-32页 |
·市场比较法 | 第32-33页 |
·收益法 | 第33-35页 |
·期权定价模型 | 第35-36页 |
·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在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应用的比较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剩余收益模型在我国电力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研究 | 第39-52页 |
·剩余收益模型理论概述 | 第39-42页 |
·剩余收益模型的理论内涵 | 第39-41页 |
·剩余收益模型的基本形式 | 第41-42页 |
·对剩余收益模型的评价 | 第42-43页 |
·剩余收益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 第43-44页 |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剩余收益模型适用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我国电力上市公司运用剩余收益模型估值的适当性 | 第45-46页 |
·电力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剩余收益模型的构建 | 第46-51页 |
·电力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和剩余收益模型中评估因素的关系 | 第46-49页 |
·电力上市公司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构建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电力上市公司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实证研究 | 第52-63页 |
·北京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第52-53页 |
·历史数据分析及预测 | 第53-59页 |
·销售收入St的分析和预测 | 第53-55页 |
·总资产周转率ATOt的分析和预测 | 第55-56页 |
·销售净利率MOSt的分析和预测 | 第56-57页 |
·权益乘数EMt的分析和预测 | 第57-59页 |
·权益资本成本r的分析和预测 | 第59页 |
·京能热电价值估值及分析 | 第59-61页 |
·估值结果与市值比较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