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旋流喷雾流化床微粒包衣的实验研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页 |
| ·微胶囊概述 | 第7-10页 |
| ·微胶囊的作用 | 第7-8页 |
| ·微胶囊的制备技术 | 第8-9页 |
| ·空气悬浮成膜法 | 第9-10页 |
| ·流态化 | 第10-13页 |
| ·流态化的基本概念及流型 | 第10-11页 |
| ·流态化的不同阶段及其规律 | 第11-13页 |
| ·流化床喷雾造粒 | 第13-14页 |
| ·颗粒生长模型 | 第14-20页 |
| ·影响流化床喷雾造粒的因素 | 第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喷雾流化床包衣的实验研究 | 第22-27页 |
| ·实验装置和流程 | 第22-23页 |
| ·主要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23-25页 |
| ·主体设备 | 第23-24页 |
| ·其它设备 | 第24页 |
| ·测量仪器 | 第24-25页 |
| ·实验物料 | 第25页 |
| ·实验步骤和样品采集 | 第25页 |
| ·实验样品数据的测定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案: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流化床喷雾包衣过程的理论模型 | 第27-43页 |
| ·流化床包衣过程的简化和基本假设 | 第27-28页 |
| ·包衣液膜的理论计算 | 第28-31页 |
| ·液膜变化速率的影响因素 | 第28页 |
| ·液膜减薄速率的计算 | 第28-29页 |
| ·液膜增长速率的计算 | 第29-30页 |
| ·液膜变化速率的计算 | 第30-31页 |
| ·包衣层厚度的计算 | 第31-35页 |
| ·理论公式的建立 | 第31-34页 |
| ·理论公式的修正 | 第34-35页 |
| ·流化床气速的计算 | 第35-37页 |
| ·临界流化气速Umf的计算 | 第35-36页 |
| ·颗粒带出速度Ut的计算 | 第36-37页 |
| ·操作气速Uf的选择 | 第37页 |
| ·气体出口温度的计算 | 第37-40页 |
| ·系统吸收热量 | 第38-39页 |
| ·空气放出热量 | 第39-40页 |
| ·颗粒线性增长模型 | 第40-43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 ·理论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58页 |
| ·喷雾速率对包衣过程的影响 | 第43-46页 |
| ·气体进气温度对造粒过程的影响 | 第46-48页 |
| ·流化气量对造粒过程的影响 | 第48-53页 |
| ·临界流化气速和带出气速的计算 | 第48-49页 |
| ·实际流化气速和流化数的计算 | 第49-50页 |
| ·流化气量对造粒的影响 | 第50-53页 |
| ·切向风对造粒过程的影响 | 第53-58页 |
| ·切向风对流化状态的影响 | 第53-55页 |
| ·侧向风对造粒的影响 | 第55-5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60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60-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 致 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