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28页 |
| 1 引言 | 第11-26页 |
| ·传统合成氨方法的回顾 | 第11页 |
| ·新合成氨方法的尝试 | 第11-12页 |
| ·电化学合成氨方法的新构思 | 第12页 |
| ·高温质子导体(HTPC)的研究历史和发展 | 第12-26页 |
| ·钙钛矿型高温质子导体分类 | 第12-13页 |
| ·高温质子导体发现过程 | 第13-14页 |
| ·粉体制备和合成方法 | 第14-16页 |
| ·钙钛矿型结构 | 第16-17页 |
| ·传导机理 | 第17-19页 |
| ·电导性质比较 | 第19-21页 |
| ·质子吸收性质比较 | 第21-22页 |
| ·HTPC的应用 | 第22-26页 |
| 2 问题与研究方向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实验仪器、药品及方法 | 第28-30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 ·药品试剂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 ·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粉体原理及过程 | 第28-29页 |
| ·陶瓷粉体及膜片的性质表征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纳米粉体的制备 | 第30-39页 |
| ·用柠檬酸盐sol-gel法制备纳米晶SrCe_(0.95)Y_(0.05)O_(3-δ)粉体 | 第31-33页 |
| ·SrCe_(0.95)Y_(0.05)O_(3-δ)前驱体热重差热分析(TG-DTA) | 第31-32页 |
| ·SrCe_(0.95)Y_(0.05)O_(3-δ)粉体的TEM分析 | 第32-33页 |
| ·用柠檬酸盐sol-gel法制备纳米晶BaCe_(0.9)Nd_(0.1)O_(3-δ)粉体 | 第33-34页 |
| ·BaCe_(0.9)Nd_(0.1)O_(3-δ)前驱体热重差热分析(TG-DTA) | 第33-34页 |
| ·BaCe_(0.9)Nd_(0.1)O_(3-δ)粉体的TEM图 | 第34页 |
| ·用柠檬酸盐sol-gel法制备纳米晶BCN18粉体 | 第34-38页 |
| ·BCN18前驱体的TG-DTA分析 | 第36-37页 |
| ·BCN18粉体的TEM分析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纳米粉体的常规烧结特性研究 | 第39-46页 |
| ·纳米晶SCY烧结特性的研究 | 第39-41页 |
| ·SCY样品陶瓷片的烧结特性曲线 | 第39-40页 |
| ·SCY烧结片的SEM表征 | 第40页 |
| ·SCY烧结片的XRD分析 | 第40-41页 |
| ·纳米晶BBaCe_(0.9)Nd_(0.1)O_(3-δ)样品烧结特性的研究 | 第41-42页 |
| ·BCNd样品陶瓷片的烧结特性曲线 | 第41页 |
| ·BCNd烧结片的SEM表征 | 第41页 |
| ·BCNd烧结片的XRD分析 | 第41-42页 |
| ·纳米晶BCN18烧结特性的研究 | 第42-45页 |
| ·BCN18样品陶瓷片的烧结特性曲线 | 第42-43页 |
| ·BCN18烧结片的SEM表征 | 第43页 |
| ·BCN18烧结片的XRD分析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高温质子导体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46-52页 |
| ·电极的制备 | 第46页 |
| ·电极表面的扫描电镜测试(SEM) | 第46-47页 |
| ·电导率的测定 | 第47-51页 |
| ·SCY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 第47-49页 |
| ·BaCe_(0.9)Nd_(0.1)O_(3-δ)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 第49-50页 |
| ·BCN18的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HTPC在常压电化学合成氨中的应用 | 第52-57页 |
| ·研究背景 | 第52页 |
| ·HTPC常压合成氨原理 | 第52-53页 |
| ·实验 | 第53-56页 |
| ·SCY用于合成氨 | 第53-55页 |
| ·BCNd用于合成氨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对高温质子导体研究的一点看法: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