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2页 |
内容提要(中、英文) | 第12-21页 |
绪论 | 第21-3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21-23页 |
二、 近代化中的陷阱 | 第23-27页 |
三、 日本民众的精神需要与创价学会的崛起 | 第27-39页 |
第一章 池田的信仰之路及其“人学”思想发展的轨迹 | 第39-66页 |
一、 信仰坚定时期(1947-1958年) | 第39-50页 |
二、 宗教政治理念形成时期(1958-1970年) | 第50-55页 |
三、 宗教文化思想形成时期(1970-1979年) | 第55-62页 |
四、 和平文化的使者(1979-) | 第62-66页 |
第二章 “色心不二”的生命哲学 | 第66-95页 |
一、 宇宙及生命的起源--生命是作者又是作品 | 第66-77页 |
二、 “色心不二”的生命本质论的提出 | 第77-83页 |
三、 “色心不二”的生命本质论的进一步完善 | 第83-89页 |
四、 中道主义的方法论 | 第89-95页 |
第三章 “生死不二”的人生观 | 第95-132页 |
一、 生死课题的根本性及人类对生死的态度 | 第95-104页 |
二、 生命的永恒及其存在形式 | 第104-113页 |
三、 “三世”生命观的意义 | 第113-124页 |
四、 因果报应论的伦理意蕴 | 第124-132页 |
第四章 “善恶不二”的人性论 | 第132-166页 |
一、 佛教人性论之特征 | 第132-144页 |
二、 “本源的欲望”与“魔性的欲望” | 第144-153页 |
三、 抑“恶”扬“善”的伦理实践路线 | 第153-166页 |
第五章 创造价值的幸福论 | 第166-206页 |
一、 谁之创造? | 第166-175页 |
二、 创造价值的意蕴 | 第175-181页 |
三、 “慈悲”的伦理内涵 | 第181-187页 |
四、 创造即幸福 | 第187-206页 |
第六章 新人道主义论 | 第206-241页 |
一、 人道主义的历史形态 | 第206-219页 |
二、 新人道主义的内涵 | 第219-231页 |
三、 新普遍主义 | 第231-241页 |
第七章 中道政治论 | 第241-280页 |
一、 立正安国论 | 第241-250页 |
二、 中道政治论 | 第250-258页 |
三、 和平价值论 | 第258-272页 |
四、 “对话”的意蕴 | 第272-280页 |
第八章 人与自然--“依正不二” | 第280-304页 |
一、 天灾还是人祸? | 第280-288页 |
二、 “依正不二”论 | 第288-294页 |
三、 “人性革命”与环境保护 | 第294-298页 |
四、 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 第298-304页 |
结束语: “立正”而“安国”--池田“人学”思想的特征 | 第304-310页 |
参考书目 | 第310-315页 |
校园情结--代后记 | 第315-3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