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Ⅱ.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Ⅲ. 正文 | 第12-86页 |
1. 研究的背景和构思 | 第12-39页 |
1. 1 引言 | 第12-13页 |
1. 2 蕴涵的含义 | 第13-16页 |
1. 3 蕴涵概念获得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32页 |
1. 3. 1 皮亚杰关于蕴涵概念获得与发展的理论和研究 | 第16-18页 |
1. 3. 2 新皮亚杰学派对逻辑推理及蕴涵概念发展研究的回顾 | 第18-32页 |
1. 4 当代认知心理学对概念内隐形成与获得的研究 | 第32-35页 |
1. 5 本研究的思路与构想 | 第35-39页 |
1. 5. 1 拟进行研究的问题 | 第35-37页 |
1. 5. 2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7-39页 |
2. 蕴涵概念规则内隐学习特点的实验研究 | 第39-52页 |
2. 1 问题的提出 | 第39-40页 |
2. 2 方法 | 第40-46页 |
2. 2. 1 实验设计 | 第40页 |
2. 2. 2 被试 | 第40-41页 |
2. 2. 3 实验材料和软件 | 第41-44页 |
2. 2. 4 指导语 | 第44-45页 |
2. 2. 5 实验程序 | 第45-46页 |
2.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2. 3. 1 蕴涵规则学习中年龄与指导语变量的作用 | 第46-50页 |
2. 4 小结与讨论 | 第50-52页 |
3. 蕴涵概念内隐学习与学习材料意义度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 第52-63页 |
3. 1 问题的提出 | 第52-53页 |
3. 2 方法 | 第53-57页 |
3. 2. 1 实验设计 | 第53页 |
3. 2. 2 被试 | 第53页 |
3. 2. 3 实验材料和软件 | 第53-56页 |
3. 2. 4 指导语 | 第56页 |
3. 2. 5 实验程序 | 第56-57页 |
3. 3 结果与分析 | 第57-61页 |
3. 3. 1 材料意义度与年龄对蕴涵溉念内隐学习的影响 | 第57-61页 |
3. 4 小结与讨论 | 第61-63页 |
4. 内隐学习获得之蕴涵概念规则迁移的实验研究 | 第63-77页 |
4. 1 问题的提出 | 第63-64页 |
4. 2 方法 | 第64-66页 |
4. 2. 1 实验设计 | 第64页 |
4. 2. 2 被试 | 第64-65页 |
4. 2. 3 实验材料和软件 | 第65页 |
4. 2. 4 指导语 | 第65页 |
4. 2. 5 实验程序 | 第65-66页 |
4. 3 结果与分析 | 第66-74页 |
4. 3. 1 同一维度概念迁移的方差分析 | 第66-70页 |
4. 3. 2 跨维度(新概念)迁移的方差分析 | 第70-74页 |
4. 4 小结与讨论 | 第74-7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77-86页 |
5. 1 蕴涵概念的获得途径 | 第77-80页 |
5. 2 在蕴涵概念的获得与发展进程中,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贡献的理论探讨 | 第80-82页 |
5. 3 从蕴涵概念的获得看内隐学习知识表征的特点 | 第82-84页 |
5. 4 本研究对认知发展研究和内隐学习研究的启示 | 第84-85页 |
5. 5 结语 | 第85-86页 |
Ⅳ.参考文献 | 第86-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