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 | 第10页 |
·运输市场管理逐步规范 | 第10-11页 |
·运输企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 第11页 |
·外贸箱运输持续快速发展 | 第11页 |
·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势头旺盛 | 第11页 |
·信息化建设初建成效 | 第11页 |
·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课题的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本课题的意义 | 第12页 |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论文范围界定 | 第13-14页 |
第2章 我国集装箱的运输发展 | 第14-18页 |
·国际环境 | 第14-15页 |
·在世界经济增长带动下,货运需求呈上升趋势 | 第14页 |
·三大主干航线热度惊人,低迷航线重现活力 | 第14页 |
·船公司购并联营向更深层次发展 | 第14页 |
·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甚为迅猛 | 第14-15页 |
·特大型集装箱码头相继出现 | 第15页 |
·互联网在国际班轮业广泛应用 | 第15页 |
·国内环境 | 第15-16页 |
·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发展 | 第16-18页 |
·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 第16页 |
·经济和贸易结构调整,导致运输需求结构变化 | 第16-17页 |
·集装箱化率的提高 | 第17-18页 |
第3章 我国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 第18-35页 |
·经济预测方法 | 第18-24页 |
·趋势外推法 | 第18页 |
·专家法 | 第18-19页 |
·计量经济学方法 | 第19页 |
·多因素动态生成系数法 | 第19-21页 |
·横向联系法 | 第21-22页 |
·综合配流法 | 第22-23页 |
·组合预测法 | 第23-24页 |
·集装箱生成量和港口吞吐量预测 | 第24-26页 |
·预测的主要思路框图 | 第24-25页 |
·预测方法 | 第25-26页 |
·预测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2页 |
·区域经贸发展的特点 | 第26-30页 |
·外贸产品结构的特点 | 第30-32页 |
·集装箱货物的流量流向分析 | 第32页 |
·预测结果 | 第32-35页 |
·全国集装箱生成量预测 | 第32-33页 |
·全国沿海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 第33-34页 |
·沿海港口集装箱生成量和吞吐量预测的推荐值 | 第34-35页 |
第4章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 | 第35-39页 |
·我国形成集装箱枢纽港雏形 | 第35-37页 |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分散化发展 | 第35-36页 |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向集中化发展的转折 | 第36-37页 |
·我国港口集装箱发展预测 | 第37页 |
·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发展预测 | 第37-39页 |
·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明显完善 | 第37-38页 |
·船舶大型化、班轮密度增加 | 第38页 |
·集疏运条件改善 | 第38页 |
·港口物流功能增强、船公司进一步参与码头经营 | 第38-39页 |
第5章 上海和连云港两港发展预测 | 第39-47页 |
·腹地经贸发展现状分析及长远发展预测 | 第39-41页 |
·港口与腹地贸易相关关系和港口适应性分析 | 第41-44页 |
·港口与腹地贸易相关关系分析 | 第41-42页 |
·港口集装箱运输及班轮航线分析 | 第42-43页 |
·港口吞吐量在全国地位及港口适应性分析 | 第43-44页 |
·上海港、连云港港吞吐量预测 | 第44-47页 |
第6章 结论及发展对策与建议 | 第47-50页 |
·预测结论 | 第47页 |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 第47页 |
·港口集装箱运输集中发展,加速枢纽港的形成 | 第47页 |
·发展对策及建议 | 第47-50页 |
·国家发展枢纽港发展对策 | 第47-48页 |
·地区和港口发展对策 | 第48-49页 |
·以息信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 第49-50页 |
结束语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