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第—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现代加筋支挡结构的发展及现状 | 第9-14页 |
1.3 目前加筋支挡结构常用的一些公式 | 第14-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加筋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 第18-48页 |
2.1 试验原理 | 第18-20页 |
2.2 试验目的 | 第20页 |
2.3 试验仪器及试验 | 第20-22页 |
2.4 试验结果的分析 | 第22-29页 |
2.4.1 无孔CAT筋带 | 第22-25页 |
2.4.2 有孔CAT筋带 | 第25-26页 |
2.4.3 二种加筋带的c、Φ值比较分析 | 第26-27页 |
2.4.4 关于似摩擦系数与正应力关系 | 第27-29页 |
2.5 小结 | 第29-48页 |
第三章 加筋支挡结构计算分析 | 第48-65页 |
3.1 前言 | 第48页 |
3.2 加筋支挡结构的破坏模式 | 第48-50页 |
3.2.1 内部破坏 | 第49-50页 |
3.2.2 外部破坏 | 第50页 |
3.2.3 变形破坏 | 第50页 |
3.3 应变相容概念 | 第50-53页 |
3.4 加筋支挡结构的极限分析 | 第53-63页 |
3.4.1 极限分析主要定理 | 第53-55页 |
3.4.2 土的本构模型与破坏机理 | 第55-57页 |
3.4.3 应变相容 | 第57-58页 |
3.4.4 极限墙高 | 第58-63页 |
3.5 结论与分析 | 第63-64页 |
3.6 计算流程图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加筋支土挡结构变形分析 | 第65-82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支挡结构土压力分布 | 第65-67页 |
4.3 加筋土支挡结构楔体分析 | 第67-72页 |
4.3.1 楔体分析模型假设 | 第67页 |
4.3.2 楔体模型分析 | 第67-69页 |
4.3.3 关于参数m的讨论 | 第69-72页 |
4.4 加筋支土挡结构变形分析模型 | 第72-74页 |
4.5 方程差分解 | 第74-76页 |
4.6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76-80页 |
4.6.1 “特征长度”对侧向位移的影响 | 第76-77页 |
4.6.2 中值对侧向位移的影响 | 第77-78页 |
4.6.3 土压力分布的影响 | 第78-79页 |
4.6.4 筋带间距对侧向位移的影响 | 第79-80页 |
4.7 论值与实测值的对比 | 第80-82页 |
第五章 加筋支土挡结构设计施工及监测中的若干问题 | 第82-88页 |
5.1 引言 | 第82页 |
5.2 加筋支土挡结构失事实例 | 第82-84页 |
5.3 加筋支土挡结构设计、施工及监测中的若干问题 | 第84-88页 |
5.3.1 加筋土挡墙的结构选型 | 第84-86页 |
5.3.2 加筋土挡墙设计规范简介 | 第86-87页 |
5.3.3 关于施工及监测问题 | 第87-88页 |
第六章 工程应用及效益 | 第88-97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88页 |
6.2 工程资料 | 第88-89页 |
6.2.1 地形地貌、地质 | 第88页 |
6.2.2 设计河道面宽、水位 | 第88-89页 |
6.2.3 水流流速 | 第89页 |
6.2.4 使用条件 | 第89页 |
6.2.5 地震参数 | 第89页 |
6.3 重力式混凝土挡墙方案 | 第89-90页 |
6.4 加筋土挡墙方案 | 第90-91页 |
6.4.1 填料 | 第90页 |
6.4.2 加筋材料 | 第90-91页 |
6.4.3 室内试验研究 | 第91页 |
6.4.4 f~*似摩擦系数的选用 | 第91页 |
6.5 加筋土挡墙结构设计计算 | 第91-94页 |
6.5.1 设计计算断面 | 第91-93页 |
6.5.2 其它结构设计及构造 | 第93-94页 |
6.6 工程施工 | 第94-95页 |
6.6.1 施工条件 | 第94页 |
6.6.2 主体工程施工 | 第94-95页 |
6.7 工程技术经济综合评价 | 第95-97页 |
6.7.1 工程施工进度 | 第95-96页 |
6.7.2 主要经济指标 | 第96页 |
6.7.3 结论 | 第96-9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