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 第1-11页 |
临床研究 | 第11-17页 |
一、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1-12页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1页 |
(二) 中医辩证型标准 | 第11页 |
(三) 试验病例选择标准 | 第11-12页 |
二、 临床资料 | 第12页 |
三、 试验及观察方法 | 第12-13页 |
四、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3页 |
五、 统计方法 | 第13页 |
六、 试验结果 | 第13-16页 |
(一) 总疗效分析 | 第13页 |
(二)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 第13-14页 |
(三) 对舌象的影响 | 第14-15页 |
(四) 对脉象的影响 | 第15页 |
(五) 治疗前后肝功改善情况 | 第15页 |
(六) 相关性分析 | 第15-16页 |
(七) 不良反应 | 第16页 |
七、 治疗结果 | 第16-17页 |
实验研究 | 第17-23页 |
一、 护肝活血汤对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 | 第17-19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17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17-19页 |
二、 护肝活血汤对大鼠ccl4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 第19-23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三) 观察项目和方法 | 第20页 |
(四) 实验结果 | 第20-23页 |
1、 对动物生存率的影响 | 第20页 |
2、 对动物血清TBiL的影响 | 第20-21页 |
3、 对动物血清ALT的影响 | 第21页 |
4、 对动物肝脏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 第21-23页 |
讨论 | 第23-34页 |
一、 病机理论探讨 | 第23-30页 |
1、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探讨 | 第24-25页 |
2、 病机探讨 | 第25-29页 |
(1) 肝病病人脾胃受损、湿热内蕴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 第25-27页 |
(2) 瘀血阻络是疾病发展的重要环节 | 第27-29页 |
3、 肝脾肾气血方虚为病之本 | 第29-30页 |
(1) 脾失健运是本虚的主要方面 | 第29-30页 |
(2) 肝肾阴虚是本虚的后期阶段 | 第30页 |
二、 治法方剂述要 | 第30-32页 |
(一) 治法探讨 | 第30-32页 |
1、 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毒以治其标 | 第30-31页 |
2、 健脾祛湿以标本兼顾 | 第31页 |
3、 滋肾养肝以治其本 | 第31页 |
4、 适当参照现代药理研究结果 | 第31-32页 |
三、 疗效与实验分析 | 第32-34页 |
(一) 临床疗效分析 | 第32-33页 |
1、 重视整体调节 | 第32页 |
2、 明显改善肝功能 | 第32-33页 |
(二) 实验疗效分析 | 第33-34页 |
1、 利胆退黄、护肝降酶 | 第33页 |
2、 促进胶原降解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附图 | 第39-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