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引 言 | 第6-7页 |
上篇 玄言诗类型分析和义界研究 | 第7-32页 |
一、 玄言诗义界的历史研究 | 第7-11页 |
(一) 南朝玄言诗论的界定 | 第7-9页 |
(二) 当代玄言诗的义界研究 | 第9-11页 |
二、 玄言诗作品的类型分析 | 第11-30页 |
(一) 玄言赠答诗 | 第12-16页 |
(二) 玄言述怀诗 | 第16-21页 |
(三) 玄言山水诗 | 第21-30页 |
三、 玄言诗的义界和范围 | 第30-32页 |
下篇 玄言诗的诗学生成机制 | 第32-61页 |
一、 心灵空间的沉入 | 第33-42页 |
(一) 出路的寻找 | 第33-36页 |
(二) 境界的开拓 | 第36-42页 |
二、 生命痛感的消释 | 第42-51页 |
(一) 情感消释的动因 | 第42-48页 |
(二) 情感消释的途径 | 第48-51页 |
三、 山水玄理的观照 | 第51-61页 |
(一) 支遁的“逍遥义”和“即色游玄”思想 | 第53-56页 |
(二) “以玄对山水” | 第56-59页 |
(三) 释慧远的“念佛三昧”思想和游山之举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4页 |
参考书目 | 第64-66页 |
后 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