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缩略词 | 第1-6页 |
| 二、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 三、 英文摘要 | 第9-14页 |
| 四、 前言 | 第14-24页 |
| 五、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 (一)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 (二) 实验动物及实验方案 | 第25页 |
| (三) 犬心肌顿抑模型建立 | 第25-26页 |
| (四) 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监测 | 第26页 |
| (五) 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 第26页 |
| (六) 心肌微血管舒张功能测定 | 第26页 |
| (七) 心肌声学造影图像分析 | 第26-27页 |
| (八) 超声心功能测定 | 第27页 |
| (九) 血浆罗酸、一氧化氮和丙二醛浓度测定 | 第27页 |
| (十) 心肌标本采取和处理 | 第27-28页 |
| (十一) 心肌组织普通光镜标本制作及检查 | 第28页 |
| (十二) 心肌组织硝基酪氨酸免疫组化检查 | 第28-29页 |
| (十三) 心肌组织普通电镜标本制作及检查 | 第29页 |
| (十四) 统计学处理 | 第29-31页 |
| 六、 结果 | 第31-42页 |
| (一) 心肌顿抑模型 | 第31页 |
| (二) 心肌顿抑犬血流动力学改变 | 第31页 |
| (三) 顿抑心肌MCE视频密度变化 | 第31-33页 |
| (四) 顿抑区与正常区MCE曲线上升斜率比值变化 | 第33-34页 |
| (五) 顿抑区与正常区MCE曲线早期下降斜率比值变化 | 第34页 |
| (六) 顿抑心肌MCE曲线宽度变化 | 第34-35页 |
| (七) 顿抑心肌微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变 | 第35页 |
| (八) 顿抑心肌微血管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变 | 第35-37页 |
| (九) 心肌顿抑犬超声心功能改变 | 第37-38页 |
| (十) 冠状静脉窦血浆乳酸浓度变化 | 第38页 |
| (十一) 冠状静脉窦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变化 | 第38-39页 |
| (十二) 冠状静脉窦血浆丙二醛浓度变化 | 第39-40页 |
| (十三) 顿抑心肌病理改变 | 第40页 |
| (十四) 顿抑心肌硝基酪氨酸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 第40页 |
| (十五) 顿抑心肌超微结构改变 | 第40-42页 |
| 七、 讨论 | 第42-59页 |
| (一) 心肌顿抑模型 | 第42页 |
| (二) 实验性顿抑心肌微血管功能和结构改变及机制 | 第42-46页 |
| (三) 过氧亚硝酸阴离子在心肌顿抑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 第46-50页 |
| (四) 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和云芝多糖对顿抑心肌的影响 | 第50-57页 |
| (五)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57-59页 |
| 八、 结论 | 第59-60页 |
| 九、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 十、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
| 十一、 综述 | 第70-79页 |
| (一) 综述一 | 第70-73页 |
| (二) 综述二 | 第73-79页 |
| 十二、 附图 | 第79-133页 |
| 十三、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