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坐骨神经电损伤后形态与功能的实验研究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5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文献回顾 | 第16-27页 |
一、组织损伤机理 | 第16-19页 |
(一) 电流产热造成的损伤 | 第16-17页 |
(二) 电极偶化损伤 | 第17-18页 |
(三) 血管性损伤 | 第18-19页 |
二、电损伤后神经系统改变 | 第19-21页 |
三、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测方法 | 第21-27页 |
第一部分 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27-40页 |
一、材料和方法 | 第27-32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二) 主要试剂 | 第29-30页 |
(三) 动物分组 | 第30页 |
(四) 动物手术 | 第30页 |
(五) 检测方法 | 第30-32页 |
(六) 检测指标 | 第32页 |
二、结果 | 第32-38页 |
(一) 大体观察 | 第32-33页 |
(二) 光镜结果 | 第33页 |
(三) 传导速度、温度、电流强度结果 | 第33-36页 |
(四) 不同作用时间NCV和T的改变 | 第36-38页 |
三、讨论 | 第38-40页 |
(一) 稳定性 | 第38页 |
(二) 可靠性 | 第38-40页 |
第二部分 周围神经实验性电损伤后的功能评价 | 第40-54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二) 动物实验 | 第40-41页 |
(三) 电生理指标 | 第41-42页 |
二、结果 | 第42-51页 |
(一) 大体观察 | 第42-43页 |
(二) 展趾功能检测结果 | 第43页 |
(三) 电生理检测结果 | 第43-51页 |
三、讨论 | 第51-54页 |
(一) 不同性质神经纤维损伤的测定 | 第51-52页 |
(二) 电损伤后神经的损伤程度 | 第52页 |
(三) 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损伤程度的差异 | 第52-53页 |
(四) 动作电位峰值反映神经的损伤程度 | 第53-54页 |
第三部分 兔坐骨神经实验性电损伤后形态学变化 | 第54-59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一) 动物实验 | 第54页 |
(二) 电镜标本制备 | 第54-55页 |
二、结果 | 第55-56页 |
(一) 大体观察 | 第55页 |
(二) 电镜观察结果 | 第55-56页 |
三、讨论 | 第56-59页 |
(一) 周围神经电损伤后病理形态学改变 | 第56-57页 |
(二) 周围神经电损伤后病理改变机制 | 第57-59页 |
第四部分 局部应用bFGF促进神经再生的研究 | 第59-66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一) 主要试剂 | 第59-60页 |
(二) 主要仪器 | 第60页 |
(三) 动物实验 | 第60-61页 |
(四) 观察指标 | 第61页 |
二、结果 | 第61-64页 |
(一) 大体观察 | 第61-62页 |
(二) 传导速度测定结果 | 第62页 |
(三) 肌张力测定结果 | 第62-63页 |
(四) 电镜观察结果 | 第63-64页 |
三、讨论 | 第64-66页 |
第五部分 雪旺氏细胞细胞动力学研究 | 第66-74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一)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66-67页 |
(二) 动物分组和手术 | 第67页 |
(三)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67-68页 |
(四) 雪旺氏细胞分离 | 第68-69页 |
(五) 流式细胞仪检测 | 第69页 |
二、结果 | 第69-72页 |
(一) 光镜结果 | 第69页 |
(二) 细胞计数 | 第69-70页 |
(三) 细胞周期 | 第70-72页 |
三、讨论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照片 | 第85-99页 |
文献综述 | 第99-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