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前言 | 第5-7页 |
文献综述 | 第7-15页 |
1 黑顶病及其病因的研究 | 第15-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发病果的形态观察 | 第15页 |
·氢氟酸溶液及二氧化硫溶液诱导黑顶病的产生 | 第15-17页 |
·浸果试验 | 第15-16页 |
·模拟酸雨试验 | 第16-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1页 |
·发病果的形态观察 | 第17-18页 |
·黑顶病的诱导 | 第18-21页 |
·讨论 | 第21-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2 小果病及其病因的研究 | 第25-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发病果的形态观察 | 第25页 |
·HF及SO_2熏气诱导小果病的产生 | 第25-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发病果的形态观察 | 第27-29页 |
·HF及SO_2熏气诱导小果病的产生 | 第29-34页 |
·HF及SO_2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9-31页 |
·处理果实与叶片中氟与硫的含量 | 第31-33页 |
·处理后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和气孔阻力的变化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3.大田环境下芒果氟化物吸收规律、发病果园生态环境及钙氟相互关系的研究 | 第37-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田间果实及叶片氟的吸收 | 第37页 |
·叶片氟化物向果实的运转 | 第37页 |
·不同叶龄对氟化物的抗性差异 | 第37-38页 |
·发病果园生态环境的调查 | 第38页 |
·土壤中的钙氟相互关系(以番茄苗为代替试材) | 第38-39页 |
·植株地上部喷钙对果实吸收氟的影响(以番茄苗为代替试材)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52页 |
·田间果实及叶片氟的吸收规律 | 第40-43页 |
·氟由叶片向果实的运转 | 第43-44页 |
·不同叶龄对氟化物的抗性差异 | 第44-45页 |
·发病果园生态环境的调查 | 第45-50页 |
·发病果园大气中氟化物及二氧化硫含量 | 第45-46页 |
·雨水中氟化物、SO_4~(2-)及酸度的监测 | 第46-48页 |
·土壤中氟化物含量的年度变化 | 第48-49页 |
·其它植物的含氟量 | 第49-50页 |
·土壤中的钙氟相互关系 | 第50-52页 |
·植株地上部喷钙对果实吸收氟的影响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4 内部果肉溃败病及其病因的研究 | 第58-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5页 |
·发病果的形态观察及品质分析 | 第58-59页 |
·果实发病率的调查 | 第59-60页 |
·果实发病原因的探讨 | 第60-65页 |
·组织钙含量与发病的关系 | 第60页 |
·土壤与植株的养分平衡与发病的关系 | 第60-6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5-72页 |
·发病果的症状描述 | 第65-66页 |
·果实发病率的调查 | 第66-67页 |
·果实发病原因的探讨 | 第67-72页 |
·组织钙含量与发病的关系 | 第67-68页 |
·土壤与植株的养分平衡与发病的关系 | 第68-72页 |
·讨论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英文摘要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