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惯性技术对激光陀螺及激光惯导的需求 | 第12-13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激光陀螺捷联惯组减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振动控制理论 | 第17-18页 |
·有限元法及其应用软件 | 第18-2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激光陀螺捷联惯组减振系统的设计 | 第22-47页 |
·机抖式激光陀螺抖动工作原理 | 第22-26页 |
·激光陀螺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激光陀螺的闭锁效应和抖动偏频 | 第23-24页 |
·激光陀螺的抖动机构与抖动控制电路 | 第24-26页 |
·减振基本原理与激光惯组减振系统组成 | 第26-29页 |
·减振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激光惯组减振系统组成 | 第28-29页 |
·弹载激光陀螺捷联惯组减振系统布局要求 | 第29-33页 |
·忽略阻尼时的合理布局 | 第30-31页 |
·阻尼不可忽略时的布局要求 | 第31-32页 |
·考虑飞行过载的布局要求 | 第32-33页 |
·减振系统对陀螺机抖的影响分析 | 第33-42页 |
·三自由度角振动系统模型 | 第33-36页 |
·分析方法与流程 | 第36页 |
·参数设定及对应的分析结果 | 第36-42页 |
·减振系统设计方案 | 第42-45页 |
·减振系统设计要求 | 第42-44页 |
·减振系统设计方案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激光陀螺捷联惯组减振系统的模态分析 | 第47-57页 |
·模态分析理论 | 第47-51页 |
·概述 | 第47-48页 |
·模态坐标与模态参数 | 第48-50页 |
·基于ANSYS的模态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激光惯组减振系统模态分析 | 第51-54页 |
·三维模型 | 第52页 |
·有限元建模 | 第52-54页 |
·边界条件处理 | 第54页 |
·模态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激光陀螺捷联惯组减振系统谐响应和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57-71页 |
·激光陀螺捷联惯组减振结构的谐响应分析 | 第57-63页 |
·谐响应分析基础理论 | 第57页 |
·激励的施加 | 第57-58页 |
·谐响应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激光陀螺捷联惯组减振系统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63-70页 |
·瞬态动力学分析理论基础 | 第63-65页 |
·基于ANSYS的瞬态动力学求解方法 | 第65-66页 |
·冲击响应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激光陀螺捷联惯组减振系统实验 | 第71-79页 |
·随机振动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随机振动实验系统 | 第71-72页 |
·小台体振动响应情况 | 第72-74页 |
·减振器角振动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冲击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振动导航实验情况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