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毛细管电色谱的发展简史 | 第9-11页 |
·毛细管电色谱的柱制备技术 | 第11-23页 |
·开管柱 | 第11-12页 |
·填充柱 | 第12-13页 |
·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 | 第13-23页 |
·整体柱的制备 | 第13-19页 |
·有机聚合物整体柱 | 第13-18页 |
·聚丙烯酰胺类整体柱 | 第15-16页 |
·聚苯乙烯类整体柱 | 第16页 |
·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整体柱 | 第16-17页 |
·分子烙印整体柱 | 第17-18页 |
·硅胶整体柱 | 第18-19页 |
·颗粒固定化型整体柱 | 第19页 |
·整体柱的评价 | 第19-22页 |
·整体柱的多孔性 | 第19-20页 |
·孔径的控制 | 第20-21页 |
·聚合物整体柱表面化学的控制 | 第21-22页 |
·带电荷基团的影响 | 第21页 |
·保留与选择性 | 第21-22页 |
·整体柱的优缺点 | 第22-23页 |
·微流控芯片技术 | 第23页 |
·含氟聚合物 | 第23-24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利用丙烯酸乙酯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制备含氟整体固定相 | 第26-42页 |
·前言 | 第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仪器 | 第26-27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27页 |
·试剂预处理 | 第27-28页 |
·毛细管预处理 | 第28-29页 |
·整体固定相的制备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41页 |
·毛细管内壁处理方法对整体固定相孔结构和通透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毛细管内的聚合反应 | 第30-32页 |
·单体的选择及其含量的影响 | 第32-35页 |
·致孔剂的选择及比例 | 第35-36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6-38页 |
·引发剂的选择 | 第38-39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利用三氟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制备含氟整体固定相 | 第42-52页 |
·前言 | 第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仪器 | 第42-43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43页 |
·试剂预处理 | 第43-44页 |
·毛细管预处理 | 第44页 |
·整体固定相的制备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毛细管内的聚合反应 | 第44-46页 |
·单体的选择 | 第46页 |
·引发剂的选择及用量 | 第46页 |
·乳化剂的选择及用量 | 第46-48页 |
·致孔剂的选择 | 第48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进一步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