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1页 |
·电镀废水 | 第15-18页 |
·我国电镀废水污染现状 | 第15页 |
·电镀废水主要处理方法 | 第15-18页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概述 | 第18-28页 |
·人工湿地的定义 | 第18页 |
·人工湿地的类型 | 第18-20页 |
·人工湿地的组成及其作用 | 第20-22页 |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 第22-24页 |
·影响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因素 | 第24-25页 |
·人工湿地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 第25-28页 |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28-31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8-2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电镀废水的效果及去除途径研究 | 第31-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试验装置 | 第31-32页 |
·试验过程 | 第32-33页 |
·试验水质 | 第33页 |
·测定方法 | 第33页 |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潜流人工湿地对电镀废水的去除效果 | 第33-34页 |
·潜流人工湿地对电镀废水的去除途径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电镀废水的影响因子研究 | 第38-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试验装置 | 第38页 |
·试验过程 | 第38-39页 |
·试验水质 | 第39页 |
·测定方法 | 第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水力负荷对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电镀废水的效果影响 | 第39-40页 |
·进水浓度对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电镀废水的效果影响 | 第40-41页 |
·回流对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电镀废水的效果影响 | 第41页 |
·讨论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潜流人工湿地不同区域对电镀废水的去除特性研究 | 第44-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试验装置 | 第44-45页 |
·试验过程 | 第45页 |
·试验水质 | 第45页 |
·测定方法 | 第45页 |
·数据处理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沿程对Cr~(6+)、Zn~(2+)、Mn~(2+)、Cu~(2+)的去除规律 | 第46-47页 |
·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不同深度对Cr~(6+)、Zn~(2+)、Mn~(2+)、Cu~(2+)的去除规律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1页 |
第五章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电镀废水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51-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试验装置 | 第51页 |
·试验过程 | 第51-52页 |
·试验水质 | 第52页 |
·测定方法 | 第52页 |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Cr~(6+)的动力学模型 | 第52-53页 |
·Zn~(2+)的动力学模型 | 第53-54页 |
·Mn~(2+)的动力学模型 | 第54-55页 |
·Cu~(2+)的动力学模型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第六章 复合人工湿地中试系统深度处理电镀废水的效果 | 第58-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复合人工湿地系统概况 | 第58-60页 |
·试验过程 | 第60页 |
·试验水质 | 第60页 |
·测定方法 | 第60页 |
·数据处理 | 第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复合人工湿地对电镀废水的去除效果 | 第60-62页 |
·水力负荷对复合人工湿地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62-63页 |
·讨论 | 第63-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9页 |
·研究结论 | 第65-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