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水文地球化学论文

河套盆地西部高砷地下水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9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8-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第19-34页
     ·砷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现状第19-25页
     ·砷在含水层中赋存形态研究现状第25-28页
     ·含水层中砷的释放机制研究现状第28-31页
     ·河套地区地方性砷中毒区的研究现状第31-33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第33-34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4-39页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34-35页
     ·技术路线第35-36页
     ·地下水和沉积物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第36-39页
第二章 地质、水文地质背景及沉积环境演化第39-58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39-42页
     ·地形及地貌第39-40页
     ·气候第40-41页
     ·水系第41页
     ·灌溉第41-42页
 §2.2 区域地质概况第42-48页
     ·地层第42-44页
     ·区域地质构造第44-47页
     ·盆地形成及构造演化第47-48页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48-52页
     ·地下水分布特征第48-51页
     ·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第51页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第51-52页
 §2.4 古气候演变第52-53页
 §2.5 沉积相及沉积环境演化第53-58页
第三章 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第58-87页
 §3.1 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第58-75页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第58-61页
     ·水化学组分的分布特征第61-75页
 §3.2 地下水水环境分区第75-80页
 §3.3 地下水水化学过程第80-85页
     ·水解过程第80-81页
     ·溶解与沉淀过程第81-83页
     ·蒸发浓缩过程第83-84页
     ·氧化还原过程第84页
     ·混合过程第84-85页
 §3.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四章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证据第87-106页
 §4.1 硼、溴的富集与地下水盐化第87-92页
     ·概述第87-88页
     ·硼、溴的水化学特征第88-91页
     ·地下水中硼的富集机理与咸水成因第91-92页
 §4.2 氟的富集与NaHCO_3型水第92-97页
     ·概述第92-93页
     ·氟的水化学特征第93-94页
     ·氟、砷、硼的同时富集与苏打水的关系第94-97页
 §4.3 氢氧稳定同位素第97-100页
     ·概述第97-98页
     ·地下水中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指示意义第98-100页
 §4.4 锶同位素第100-105页
     ·概述第100-101页
     ·地下水锶同位素的指示作用第101-105页
 §4.5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五章 高砷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砷的富集过程第106-127页
 §5.1 杭锦后旗砷中毒病区概况第106-109页
 §5.2 高砷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第109-120页
     ·高砷地下水的分布及水化学类型第109-113页
     ·砷在地下水中富集的水化学因素第113-120页
 §5.3 砷在地下水中的形态分布第120-123页
 §5.4 地下水中砷富集的因子分析第123-126页
 §5.5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六章 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砷的释放机制第127-146页
 §6.1 沉积物的岩性描述及矿物组成第127-132页
     ·沉积物采样点位置分布第127-128页
     ·沉积物岩性描述第128-131页
     ·沉积物矿物组成第131-132页
 §6.2 沉积物的化学组成第132-136页
 §6.3 砷在沉积物中的赋存形态第136-143页
     ·选择性形态提取第136-140页
     ·逐级形态提取第140-143页
 §6.4 砷的释放机制第143-145页
 §6.5 本章小结第145-14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146-149页
致谢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分类器组合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分类技术研究
下一篇:地下水补给评价方法研究--以华北平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