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23页 |
1 亚甲蓝含量测定方法综述 | 第10-12页 |
2 量子点的性质及合成方法 | 第12-15页 |
3 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综述 | 第15-20页 |
4 本文的立题思想及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一部分 基于荧光光谱的血浆中亚甲蓝含量测定 | 第23-31页 |
第一章 β-环糊精增敏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的亚甲蓝 | 第24-31页 |
1 前言 | 第24-25页 |
2 实验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4 结论 | 第30-31页 |
第二部分 二氧化硅强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 | 第31-83页 |
第二章 三种 CdTe 强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荧光稳定化 | 第32-48页 |
1 前言 | 第32-33页 |
2 实验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4 结论 | 第46-48页 |
第三章 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荧光成像研究 | 第48-62页 |
1 前言 | 第48-49页 |
2 实验 | 第49-5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1页 |
4 结论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反相微乳体系的放大和三种颜色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62-72页 |
1 前言 | 第62页 |
2 实验 | 第62-6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0页 |
4 结论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基于Ag@SiO_2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构建罗丹明6G和 IgG-FITC 的荧光增强体系 | 第72-83页 |
1 前言 | 第72-73页 |
2 实验 | 第73-7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2页 |
4 结论 | 第82-8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1 结论 | 第83-84页 |
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