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4页 |
·亚香棒虫草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亚香棒虫草的生物学特性 | 第14-16页 |
·亚香棒虫草的形态特征和性状鉴别 | 第14页 |
·寄主昆虫湖南棒蝠蛾 | 第14-15页 |
·亚香棒虫草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史 | 第15-16页 |
·亚香棒虫草的地理分布及生长的气候条件 | 第16页 |
·亚香棒虫草的人工培养 | 第16页 |
·亚香棒虫草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 第16-17页 |
·化学成分组成 | 第16-17页 |
·氨基酸 | 第17页 |
·甘露醇 | 第17页 |
·无机元素 | 第17页 |
·大型真菌金属富集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大型真菌对重金属富集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大型真菌的重金属富集作用 | 第18-19页 |
·不同种类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的差异 | 第19页 |
·大型真菌不同部位之间的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含量的差异 | 第19-20页 |
·重金属离子对大型真菌生长的影响 | 第20页 |
·影响大型真菌重金属富集量的因素 | 第20页 |
·大型真菌富集重金属的生理生化机制 | 第20-21页 |
·大型真菌重金属富集特性的应用 | 第21页 |
·大型真菌重金属富集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21-22页 |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2-2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亚香棒虫草的培养特性 | 第24-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菌种 | 第24页 |
·培养基 | 第24页 |
·设备和试剂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固体培养基的筛选 | 第24-25页 |
·液体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筛选 | 第25页 |
·液体培养基最佳配方的筛选 | 第25-26页 |
·接种方法 | 第26-27页 |
·亚香棒虫草液体生长曲线测定 | 第27页 |
·结果 | 第27-30页 |
·不同固体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情况 | 第27-28页 |
·液体培养基中不同碳源对亚香棒虫草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正交试验优化液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 | 第29-30页 |
·亚香棒虫草液体生长曲线测定 | 第3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亚香棒虫草菌丝体对 Zn 的耐受及富集机制 | 第31-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菌种培养 | 第31页 |
·菌丝生物量测定 | 第31页 |
·锰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糖(soluble sugers)浓度的测定 | 第31-32页 |
·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测定 | 第32页 |
·抗氧化物酶测定 | 第32页 |
·锰在细胞的可溶性组分与不可溶性组分中的分布 | 第32页 |
·鸟苷、腺苷含量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对照溶液的制备 | 第32页 |
·供试溶液的制备 | 第32-33页 |
·鸟苷、腺苷含量的测定 | 第33页 |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结果 | 第33-41页 |
·锌对亚香棒虫草生长的影响及在菌丝细胞中的积累 | 第33-35页 |
·对亚香棒虫草菌丝 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对亚香棒虫草菌丝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在亚香棒虫草菌丝细胞可溶性组分与不可溶性组分中的分布 | 第39-40页 |
·锌对亚香棒虫草菌丝体中鸟苷与腺苷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1-43页 |
·亚香棒虫草菌丝生长及锌的耐受和积累 | 第41页 |
·过氧化水平产物与抗氧化物酶关系 | 第41-42页 |
·锌在亚香棒虫草菌丝中的富集机制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亚香棒虫草菌丝体对 Mn 的耐受及富集机制 | 第43-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菌种培养 | 第43页 |
·菌丝生物量测定 | 第43页 |
·锰含量的测定 | 第43页 |
·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糖(soluble sugers)浓度的测定 | 第43页 |
·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测定 | 第43-44页 |
·抗氧化物酶测定 | 第44页 |
·锰在细胞的可溶性组分与不可溶性组分中的分布 | 第44页 |
·鸟苷、腺苷含量测定方法 | 第44-45页 |
·对照溶液的制备 | 第44页 |
·供试溶液的制备 | 第44-45页 |
·鸟苷、腺苷含量的测定 | 第45页 |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结果 | 第45-52页 |
·锰对亚香棒虫草生长的影响及在菌丝细胞中的积累 | 第45-46页 |
·锰对亚香棒虫草菌丝 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6-48页 |
·锰对亚香棒虫草菌丝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锰在亚香棒虫草菌丝细胞可溶性组分与不可溶性组分中的分布 | 第50-51页 |
·锰对亚香棒虫草菌丝体中鸟苷与腺苷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亚香棒虫草菌丝生长及锰的耐受和积累 | 第52-53页 |
·过氧化水平产物与抗氧化物酶关系 | 第53页 |
·锰在亚香棒虫草菌丝中的富集机制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