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模糊分类的入侵检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入侵检测的背景第8-9页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第9-11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2-14页
第二章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第14-23页
   ·入侵检测的概念第14-16页
   ·网络的入侵行为第16-19页
     ·探针型攻击(Probe attacks)第16页
     ·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 attacks)第16-17页
     ·R2L(Remote to Local attacks)第17-18页
     ·U2R(User to Root attacks)第18-19页
     ·数据攻击第19页
   ·入侵检测的分类第19-22页
     ·行为类别分类方法第19-21页
     ·数据采集源分类方法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入侵检测中的特征选择第23-39页
   ·特征选择的原理第23-27页
     ·特征选择的概念第23-25页
     ·特征选择的一般方法第25-26页
     ·特征选择的评价指标第26-27页
   ·基于PSO的特征选择第27-31页
     ·PSO算法的基本原理第27-29页
     ·粒子的位置表示第29页
     ·粒子的速度更新第29-30页
     ·粒子的位置更新第30页
     ·粒子的速度取值第30页
     ·适应度函数第30-31页
   ·基于Immune_PSO算法的入侵检测特征选择第31-34页
     ·Immune_PSO算法的提出第31页
     ·Immune_PSO算法的思想第31-33页
     ·Immune_PSO算法描述第33页
     ·种子粒子的选择第33-34页
   ·实验第34-38页
     ·实验数据第34-36页
     ·实验结果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基于Boosting模糊分类的入侵检测第39-48页
   ·系统模型的总体框架第39-40页
   ·遗传算法第40-42页
     ·遗传算法提出第40-41页
     ·遗传算法流程第41-42页
   ·模糊分类方法第42-43页
   ·模糊规则的获取第43-45页
     ·模糊规则的编码第43-44页
     ·适应度函数的确定第44页
     ·模糊规则的获取第44-45页
   ·Boosting模糊分类第45-46页
   ·仿真实验与结果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第48-67页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提出第48-49页
   ·传统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探讨第49-52页
     ·传统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缺点第49-52页
     ·分布式入侵检测的理想模型第52页
   ·基于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第52-55页
   ·静止代理第55-57页
   ·移动代理第57-60页
   ·入侵追踪目录第60-62页
   ·基于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若干问题分析第62-66页
     ·分析策略的问题第62页
     ·自动适应检测负载的问题第62-63页
     ·移动代理平台的选择问题第63-64页
     ·代理的通讯问题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论文主要工作第67-68页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速率分层组播网络拥塞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