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锚杆锚索支护技术发展概况 | 第10-15页 |
·国内外锚杆支护技术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国内外锚索支护技术概况 | 第12-15页 |
·锚杆支护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2 锚杆(索)支护理论研究 | 第18-27页 |
·巷道失稳力学机理 | 第18-19页 |
·松动压力作用 | 第18页 |
·形变压力作用 | 第18-19页 |
·膨胀压力作用 | 第19页 |
·锚杆(索)支护理论 | 第19-22页 |
·悬吊理论 | 第19-20页 |
·组合梁理论 | 第20-21页 |
·组合拱(压缩拱)理论 | 第21页 |
·构造应力作用理论 | 第21-22页 |
·锚杆(索)支护机理 | 第22-27页 |
·顶板锚杆作用机理 | 第22-24页 |
·帮锚杆作用机理 | 第24-25页 |
·锚索作用机理 | 第25-27页 |
3 锚杆(索)支护参数设计研究 | 第27-39页 |
·概述 | 第27-29页 |
·工程类比法 | 第27页 |
·理论设计方法 | 第27-28页 |
·数值计算法 | 第28-29页 |
·监测法 | 第29页 |
·大跨度切眼巷道锚杆(索)支护参数设计研究 | 第29-31页 |
·大跨度矩形巷道顶板松动范围的研究 | 第31-36页 |
·矩形巷道顶板松动范围确定的传统方法 | 第31-33页 |
·基于等效椭圆巷道顶板松动范围的研究 | 第33-36页 |
·大跨度矩形巷道两帮破坏范围的研究 | 第36-39页 |
4 黄陵二号煤矿大断面107 切眼巷道锚杆(索)支护参数设计研究 | 第39-51页 |
·工程概况 | 第39-42页 |
·矿区交通位置 | 第39-40页 |
·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 第40页 |
·巷道围岩物理力学特性 | 第40-42页 |
·顶锚杆支护参数设计 | 第42-45页 |
·基于压力拱设计法 | 第42-43页 |
·基于等效圆设计法 | 第43-44页 |
·基于等效椭圆的设计法 | 第44-45页 |
·顶锚杆参数的确定 | 第45页 |
·帮锚杆支护参数设计 | 第45-46页 |
·锚索支护参数设计 | 第46-47页 |
·巷道支护数值模拟稳定性分析 | 第47-51页 |
·数值方法与计算程序介绍 | 第47-48页 |
·FLAC 数值模拟 | 第48页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48-51页 |
5 大跨度107 切眼巷道锚杆(索)支护效果监测与分析 | 第51-69页 |
·监测项目的选择 | 第51-54页 |
·必测项目 | 第51-53页 |
·选测项目 | 第53-54页 |
·黄陵煤矿监测项目的选择 | 第54页 |
·监测原则 | 第54-55页 |
·监测方案 | 第55-57页 |
·巷道顶板离层的监测 | 第55页 |
·表面收敛量监测 | 第55-56页 |
·锚杆锚固力检测 | 第56页 |
·锚杆受力状态监测 | 第56-57页 |
·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57-63页 |
·围岩收敛变形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7-61页 |
·围岩离层观测数据分析 | 第61-63页 |
·锚杆拉拔力量测数据分析 | 第63页 |
·监测结果 | 第63-66页 |
·信息反馈优化设计 | 第66-67页 |
·理论反馈法 | 第66页 |
·经验反馈法 | 第66-67页 |
·异常数据信息反馈及处理 | 第67页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6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