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结构铺作层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4页 |
| ·研究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的意义 | 第7页 |
| ·铺作层在建筑中的作用 | 第7-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选题的目的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选题的目的 | 第13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2 铺作层介绍及其静力分析 | 第14-25页 |
| ·铺作层结构的介绍 | 第14-21页 |
| ·铺作层在殿堂结构中的布置 | 第14-18页 |
| ·铺作的组成 | 第18-21页 |
| ·铺作的尺寸制度 | 第21-22页 |
| ·铺作层在水平力作用下的静力分析 | 第22-25页 |
| ·单铺作在受华拱方向水平力时静力分析 | 第22-24页 |
| ·铺作层在受泥道拱方向水平力时静力分析 | 第24-25页 |
| 3 铺作的试验过程及结果 | 第25-38页 |
| ·单铺作的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 | 第25-32页 |
| ·试验设备、加载方案、测点布置和测试内容 | 第27-28页 |
| ·实验过程及现象 | 第28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2页 |
| ·双铺作协同工作的低周反复荷载实验 | 第32-35页 |
| ·试验设备、加载方案、测点布置和测试内容 | 第32页 |
| ·实验过程及现象 | 第32-33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 ·四铺作协同工作的低周反复荷载实验 | 第35-38页 |
| ·试验设备、加载方案、测点布置和测试内容 | 第35页 |
| ·实验过程及现象 | 第35-36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 4 铺作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57页 |
| ·铺作的抗侧移刚度 | 第38-42页 |
| ·单铺作的抗侧移刚度 | 第38-41页 |
| ·双铺作的抗侧移刚度 | 第41-42页 |
| ·四铺作的抗侧移刚度 | 第42页 |
| ·恢复力模型 | 第42-50页 |
| ·单铺作恢复力模型 | 第43-45页 |
| ·双铺作恢复力模型 | 第45-46页 |
| ·四铺作恢复力模型 | 第46页 |
| ·铺作层恢复力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 ·铺作层恢复力模型分析 | 第47-50页 |
| ·铺作的延性 | 第50-51页 |
| ·铺作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 第51-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5 动力分析 | 第57-62页 |
| ·铺作层的动力分析模型 | 第57-59页 |
| ·模型建立 | 第57-59页 |
| ·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59页 |
| ·水平地震位移响应计算 | 第59-6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