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1页 |
·AM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丛枝菌根真菌生存环境多样性 | 第11页 |
·丛枝菌根真菌结构的多样性 | 第11-12页 |
·丛枝菌根真菌物种的多样性 | 第12-13页 |
·丛枝菌根真菌功能多样性 | 第13-14页 |
·AM真菌鉴定及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形态学鉴定方法 | 第14-15页 |
·基于SSU rRNA基因序列的AM真菌鉴定体系 | 第15-16页 |
·盆栽培养法 | 第16-17页 |
·培养基培养法 | 第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第2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1-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9页 |
·四合木植物群落及其生境调查 | 第21页 |
·土壤样品与植物根样采集 | 第21页 |
·植物菌根侵染率测定 | 第21-22页 |
·AM真菌孢子分离与鉴定 | 第22-23页 |
·AM真菌孢子多样性相关指标 | 第23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23页 |
·四合木种子发芽试验 | 第23-24页 |
·四合木实验室栽培条件筛选 | 第24-26页 |
·AM真菌接种培养 | 第26-28页 |
·数据统计 | 第28-29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51页 |
·四合木菌根侵染特性及根际土壤AM真菌 | 第29-30页 |
·四合木菌根侵染率 | 第29页 |
·四合木根际土壤AM真菌 | 第29-30页 |
·四合木群落植物菌根植物多样性 | 第30-31页 |
·菌根植物多样性及侵染率 | 第30-31页 |
·群落植被密度与AM真菌孢子密度关系 | 第31页 |
·四合木群落AM真菌多样性及分布 | 第31-34页 |
·四合木群落土壤AM真菌种类 | 第31-32页 |
·四合木群落AM真菌多样性 | 第32-34页 |
·土壤理化性质与AM真菌分布的关系 | 第34页 |
·四合木种子的萌发 | 第34-36页 |
·盐分对四合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6-37页 |
·四合木实验室栽培条件筛选 | 第37-41页 |
·四合木物候指标观察 | 第37-40页 |
·四合木生长指标观测 | 第40-41页 |
·筛选出的栽培条件 | 第41页 |
·AM真菌接种试验结果 | 第41-51页 |
·四合木幼苗接种AM真菌育苗试验 | 第42页 |
·水分胁迫对四合木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水分、AM真菌接种对宿主植物生长效应、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3-5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1-57页 |
·古老孑遗植物菌根共生特性 | 第51页 |
·四合木AM侵染率与树龄的关系 | 第51页 |
·四合木根际AMF分布与土壤的关系 | 第51-52页 |
·四合木群落AMF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的关系 | 第52-53页 |
·四合木种子发芽特点 | 第53页 |
·四合木育苗的条件与四合木实生苗生长条件的不同 | 第53-54页 |
·基质中AM菌剂有利于四合木实生苗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54页 |
·AM真菌接种对四合木MDA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接种AM真菌对四合木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55页 |
·AM真菌提高四合木抗氧化酶活性 | 第55-56页 |
·接种AM真菌对霸王叶片数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7-60页 |
·四合木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关系 | 第57页 |
·四合木根际土壤及四合木群落内AM真菌种类 | 第57页 |
·四合木种子发芽试验 | 第57-58页 |
·四合木试验室栽培条件 | 第58页 |
·AM菌剂利于四合木幼苗成活 | 第58页 |
·不同水分、AM真菌接种处理对四合木侵染率、生长效应、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8-59页 |
·霸王对水分胁迫和AM真菌接种的反应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图版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