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3页 |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干旱的概念 | 第13-15页 |
| ·干旱问题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 ·干旱成因研究进展 | 第16页 |
| ·干旱预报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干旱指标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常用干旱指标 | 第23-30页 |
| ·气象干旱指标 | 第23-28页 |
| ·农业干旱指标简介 | 第28-30页 |
| ·其他干旱指标 | 第30页 |
|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0-33页 |
| 第二章 宝鸡峡灌区年降水量变化规律及气象干旱分析 | 第33-51页 |
| ·宝鸡峡灌区概况 | 第33-34页 |
| ·地理位置 | 第33页 |
| ·灌区内河流概况 | 第33页 |
| ·社会经济 | 第33页 |
| ·气候条件 | 第33-34页 |
| ·水文及水资源状况 | 第34页 |
| ·灌区工程概况 | 第34页 |
| ·宝鸡峡灌区年降水序列趋势分析 | 第34-39页 |
| ·用Mann——Kendall 统计检验进行趋势分析 | 第35-36页 |
| ·游程检验法进行趋势分析 | 第36-37页 |
| ·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进行趋势检验 | 第37-38页 |
| ·宝鸡峡灌区年降水序列趋势分析结果 | 第38-39页 |
| ·宝鸡峡灌区气象干旱分析 | 第39-50页 |
| ·降水序列参数与丰枯分析 | 第39页 |
| ·用频谱分析和方差分析法进行周期性分析 | 第39-45页 |
| ·马尔柯夫链在气象干旱分析中的应用 | 第45-48页 |
| ·负轮理论与干旱强度分析 | 第48-49页 |
| ·应用游程理论分析连续丰枯变化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三章 宝鸡峡灌区气象干旱等级预测 | 第51-67页 |
| ·加权马尔科夫模型预测 | 第51-56页 |
| ·加权马尔科夫模型基本思想 | 第52页 |
| ·年降水量Z 指数等级序列 | 第52-53页 |
| ·计算加权马尔科夫链权重 | 第53页 |
| ·构造转移概率矩阵 | 第53-54页 |
| ·状态预测 | 第54-56页 |
| ·GM(1,1)模型进行干旱预测 | 第56-65页 |
| ·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 第56页 |
| ·灰色预测概述 | 第56-57页 |
| ·GM(1,1)模型 | 第57-61页 |
| ·宝鸡峡灌区气象干旱的GM(1,1)模型预测 | 第61-64页 |
| ·GM(1,1)模型存在的缺陷与改进建议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四章 宝鸡峡灌区年降水量预测 | 第67-81页 |
| ·时间序列分析概述 | 第67-70页 |
| ·时间序列分析研究进展 | 第67-68页 |
| ·时间序列分析基本思想 | 第68页 |
| ·时间序列预测 | 第68-69页 |
| ·时间序列分类 | 第69页 |
| ·时间序列的三个基本特性 | 第69-70页 |
| ·时间序列的研究工具 | 第70页 |
| ·ARIMA 模型简介 | 第70-71页 |
| ·ARIMA 模型原理 | 第70-71页 |
| ·建立ARIMA 模型的一般方法 | 第71页 |
| ·模型应用 | 第71-77页 |
| ·序列的平稳性处理 | 第71-73页 |
| ·模型的识别与建立 | 第73-76页 |
| ·模型参数估计和显著性检验 | 第76页 |
| ·模型检验 | 第76-77页 |
| ·模型预测 | 第77页 |
| ·两年滑动均值序列的ARMA 模型 | 第77-80页 |
| ·平稳性检验 | 第77-78页 |
| ·参数估计与检验 | 第78-79页 |
| ·模型残差检验 | 第79页 |
| ·模型预测及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 ·结语 | 第80-81页 |
| 第五章 宝鸡峡灌区干旱形势及抗旱减灾对策 | 第81-86页 |
| ·宝鸡峡灌区干旱形势及危害 | 第81-82页 |
| ·干旱成因 | 第82页 |
| ·抗旱减灾对策 | 第82-83页 |
| ·宝鸡峡灌区水资源紧缺解决对策 | 第83-86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6-88页 |
| ·结论 | 第86-87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5页 |
| 附录 | 第95-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作者简介 | 第98页 |